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凭这样的心肠就足以统一天下啦!(用羊代牛祭钟)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我当然明白大王是不忍心啊!” 宣王说:“是这样,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会吝惜一条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惊惧哆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就要被拉去杀掉,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 孟子说:“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因为)大王如果可怜牲畜无辜被杀,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并非吝惜钱财而以羊换牛啊!也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了。” 孟子说:“没什么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样子,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正因为这样,君子离厨房远远的。” 宣王高兴地说:“《诗》中说:‘别人想什么,我能猜得出。’就像说的先生您啊!我做了这件事,反过来推求为什么这么做,自己心里也不明白。先生这番话,使我心里有点开窍了。这样的心理之所以符合王道,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火。’大王会相信这话吗?”宣王说:“不会。”孟子说:“如今(大王的)恩惠足以施行到禽兽身上了,而功德却表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火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啊!” 宣王说:“不愿意做和做不到有什么区别吗?” 孟子说:“让一个人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越北海,这人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让一个人给年长的人折树枝,这人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就是不愿意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属于挟着泰山跳越北海一类;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属于为长者折树枝一类。” “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整个天下就可以像在自己的掌心中随意转动一样容易治理了。《诗》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说的就是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所以,如果广施恩德就足以安抚天下,不施恩德,连妻子、儿女也安稳不住。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善于将他们所做的贤明之举推广开罢了。现在(大王的)恩德已施行到了禽兽身上,而功德却表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为什么呢?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大王请认真地考虑考虑吧!难道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与别的国家结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宣王说:“不,对此我有什么痛快的呢?我想借此来实现我最大的心愿。”孟子问:“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宣王笑而不答。 P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