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人类学认为,人类是同一个结构,地球上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了适应性的生理及心理,进而衍生出不同的文化。属文化一支的宗教信仰虽不同,但其所原生的宗教神话仪式的深层意义却都是相同的。 进入神话、沉浸于音乐节奏旋律,或进入戏剧情节,或进入书中领域,都可以暂时忘掉自我,脱离社会的自我,与做梦一样回到童心,这是现代过度社会化的人类一种对本我的渴望。曾几何时,我们失去了给儿女讲述神话的童心。书中许多的情节与对谈,似乎在引领我们寻找自己的本心,带领我们进入梦境。 我一直深信,在有限的环境资源中,通过对环境的敏锐观察只取所需,以最简单的方式去营造适合居住的环境就是最佳的建筑。建筑是人与环境之间互动的重要联结,建筑设计师是建筑的决定因子。我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设计心法,这个心法不是技术,也不是既成的样式,而是要从整个包括人类与生态的环境结构中,将所有相关的因子做出最精准的整合,此各整合并非简单“相加”的“和”,而是一种更高视点的洞察。 设计者的天职就是掌握参与者的喜好,让所有环境的参与者包括生物与民众等皆能获得喜悦的心。四年前,我拆掉了台北北科大校园的部分围墙,改以生态水道,创造了校园与都市的生态友善界面————生物多样化,民众面对喧哗热闹的忠孝东路时,有了一股清凉与绿意。每至青蛙繁殖的季节,喧天价响的蛙声合奏,无视喧扰的汽车声,原本生硬的围墙下,并未直接告诉我们可以如此改变,但它就是一个梦的实现,也就是一种更高视点洞察的实践。另外,在忠孝东路与新生南路路口的设计馆外墙,以公共艺术的方式展现生态意象,用来作为台北科技大学生态校园面对都市的绿色大门。三棵大树树高约四十米,树干上爬满绿藤,半年来已绿意盎然。除了绿化、降温以外,让市民也能够感受校园的水与绿意,有所期待地观看植物的生长样貌,借此带领市民一起进入梦境。 P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