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厚德载物 人聚财聚 中华民族有一种“刚健有为,崇德利用”的文化传统,有一种一贯的精神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的生命之中。它就是《易经》所说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千百年来,这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文化基因,成为了我们民族不断努力向上的动力。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这一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无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无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伟大的成就,与他们从小就树立的远大的抱负和高尚的道德密不可分。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有能力的人就能够成功,只有那些既有能力又有品德的人,才会有机会成功,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只有提高了自己的人格,才能够提高自己在下属心目中的地位。 “成功的果实属于那些能爱、能宽容、能容纳他人的人,而不属于那些热衷于教训别人和专会指手画脚给人下断语的人。”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的一句话,也是领导者应该记住的一句话。因为领导者的心胸和品德是下属能否真正发挥自己才能的关键。 身为领导者,在对待下属方面,应该有一颗宽厚的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尊敬。作为一名领导者,不论你的地位如何,你都在管理一种特殊的资源————人,而要很好地驾驭这种特殊资源,完全取决于你的“德”。 一个人如果可以做到做人做事胸襟坦荡、虚怀若谷,那么他就能够获得别人的支持和真诚帮助,他的事业就有成功的可能,这正是“以德服人”的真谛所在。 清华大学的校长罗家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作为蔡元培的学生,罗家伦于1928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年仅31岁的罗家伦上任之后就开始了清华大学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对于教职员中不称职、不勤勉的人一律辞退,无论你是“元老”还是“国际友人”,90多位职员裁减了20多人,而对于有才华的人则亲自出面请其留任。其中,就有这样一件事。 外文系的吴宓教授,由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攻击新文学,曾经与罗家伦打过文墨官司。在罗家伦出任清华大学的校长之后,他总是惶惶不安,在裁员的风波中更是坐卧不宁,于是拜托赵元任到罗家伦那里探底。罗家伦听了大笑说:“哪有此话,我们当年争的是文言和白话,现在他教的是英国文学,这风马牛不相及。”罗家伦不仅礼遇了吴宓,而且还提高了他的待遇。 罗家伦的虚怀若谷,雅量大度,不仅增加了自身人格的魅力,得到了下属的认同,博取了下属对他的支持,更给清华大学增添了“厚德载物”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为清华大学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 我们常说“德高望重”,作为领导者,道德素质将直接决定他的人格和价值,也决定着领导力是否可以发挥到最大限度,还会影响到所有被领导成员将来的命运。有“德”的领导,可以凭借自己在下属心目中的影响力一呼百应;而无“德”的领导,则会在下属面前失去威信和信任。 一代明君康熙皇帝有一句话就道出了领导者的真谛:“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领导,由于在“德”上出了问题,导致自己前途尽毁,即使有再高的能力也无法挽回声名狼藉的结局。 当下属无法信任这个领导者的时候,他们也就不会长久地追随这个领导者;而一个失去了下属的领导者,就算其有人类最伟大的理想,也只能是梦幻泡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人看到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本想过去把水龙头关紧,但是一转念,他却把水龙头开得更大了。原因是:“我本来想关上水龙头,但一想到我们老板的所作所为,我就改变主意了。”中国人最注重的就是“良心”,假如领导者自己的德行不能得到下属的认可,那么他的下属就会认为:像你这样的领导,我干吗还要对你讲良心! 这样的领导和这样的下属一起工作,就算有再好的机会,组织也无法获得成功。可见,在一个组织当中,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是下属观察的目标,领导者的一举一动下属都在注视着,而你是否有领导的能力和品德,是否能够在下属心目中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德行”,这些都左右着工作的成功与否,都是衡量你是否是好领导的标准。 巍巍吕梁山,茫茫黄土地。千百年来,吕梁儿女就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繁华的浮云瞬间掠过,贫穷依然重重地压在他们累弯的脊梁上。山的儿女就有山的坚忍顽强,在与自然、命运作斗争中,他们不屈不挠,奋起拼搏,唱出了新时代的吕梁英雄赞歌。 梁峻明,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汉子。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全都写在了他那双睿智的眼睛里。高中毕业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人人羡慕的正式工作,他却辞职“下海”,在他乡异地的省城办起了企业。16年过去了,梁峻明不负众望,不仅让自己的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而且在致富后把爱心洒向社会。 1962年出生的梁峻明,就是喝着黄河水,听着吕梁英雄的故事长大的。高中毕业后步入社会,他先是进入太原市大华汽车修造厂当汽车修理工,后又调到煤矿当采矿工、司机,最后调到省农业厅下属的山西省预配添加剂饲料厂。 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1993年,梁峻明为了实现梦想,做出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抉择————摔掉铁饭碗。人们常说:隔行如隔山。初涉商海,原来只管每天上班、月底领工资的梁峻明站在太原的大街上,看着身边匆匆而过的人流,一种生存压力油然而生,心里不禁告诫自己,一定要成功。万事开头难,创业更是如此。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服输的梁峻明开始走访企业界的朋友,进行市场调查分析,最终瞄准了冶金业,筹集资金建起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岚县华源冶炼有限公司,主营生铁冶炼。 梁峻明起早贪黑、风雨兼程地勤劳工作着,再加上骨子里的诚信,初涉商海的他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在很短时间内,岚县华源冶炼有限公司就在当地开创了一片天地。 不是所有的雪球都能滚大,它需要气候环境、操作技巧等。怎样把企业这个雪球滚得更大? 当时有着雄心壮志的梁峻明并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当时的钢铁价格一路飙升,生铁冶炼业前程一片看好。梁峻明看准了这一点,1996年创办了交口县同明铁厂并对其进行技改扩建。几年下来,这个企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事业有成的今天,许多不知情的人都羡慕梁峻明,认为他走到今天是一帆风顺的。实际上,在其事业初见成效的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开始调整,对高能耗企业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突然加大。梁峻明的炼铁厂也受到了冲击,他十分心痛。但痛定思痛,梁峻明深刻认识到,粗放型、单一型的冶炼企业如果形不成规模,被市场淘汰只是个时间问题。 放眼未来,高科技产业领域才是事业做强做大的阶梯。2000年,梁峻明与北京化工大学达成了一项“一步法硅烷交联聚乙烯管材”的技术转让协议。该技术为国内领先水平,不仅为山西管材行业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使梁峻明成为山西省管材革命的先行者,更让其乘上了高科技的高速列车。因为就在那一年,国家出台了新的产业政策,将节能环保型管材列入了高科技产业行列。 梁峻明常对员工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许多从事单一型、粗放型的小企业老板还没有反应过来时,他却利用自己独到的见识搭上了产业政策扶持的快车,入驻国家级的太原高新区,并建成了山西明坤环保管材厂。随后,他又创办了山西明坤地面辐射采暖工程有限公司、山西明坤红龙汽车连锁销售有限公司、山西明坤广告有限公司、太原市绿茵阁饮食有限公司、山西明坤蔡家沟煤业有限公司。2003年经过整合,组建成立了山西明坤科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如今,矗立在太原高新区佳华街的明坤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跨行业、多品种、高科技,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综合集团公司,多次被太原高新区评为模范企业、科技创新企业、质量管理优秀企业,被山西省科技厅评为火炬计划优秀高新技术企业。 2008年,梁峻明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11月,又被评为第二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2007年,办公大楼和生产大楼落成典礼之际,明坤大厦高朋满座,来者既有省、市领导,也有相关业务单位的同行,更有许多受过梁峻明帮助的平民。这是领导的鞭策,也是社会的肯定。 事业有成了,日子富裕了。作为一名企业家,梁峻明下一步该怎么带领企业发展呢?这是关于人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有的人积累财富了,整天吃喝玩乐,有的人有钱了,只想留给后代。 梁峻明想的不是这些。他说,他的成功是社会抚育的结果,是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成全了他的梦想。他的心愿是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而最好的回报就是投资文化。他对员工讲:小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我没有进一步深造,深受无文化之苦,这是我一生的遗憾。进入社会后,我只顾打拼。现在企业走上正轨了,我要把以前耽误下来的弥补回来,更何况一个企业要想健康发展,企业如果渗透不进文化的精髓、内涵,就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梁峻明不仅崇尚文化,而且喜欢琢磨文化。梁峻明开始走访全国的企业界精英,包括后来和其成为好友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梁峻明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并不断琢磨企业文化、产业文化、经济文化,甚至佛学文化,然后运用这些文化做人、做事。由于在文化产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明坤集团被评为山西省优秀文化企业。 管理不仅仅是管人,更不是单纯的指挥和监督。真正的企业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下属的良师益友,彼此间以诚相待。梁峻明已经从一个勤劳诚信的老板一跃成为当代的儒商,他对企业的发展有了独到的理解: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企业内部协调统一、和衷共济,方能形成强大的合力。 明坤集团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制度建设、物质保障、学习培养、人文关怀等措施,培育团队共同的价值观,营造公开、公正、民主的和谐氛围。 当员工每天进入办公楼大厅的刹那间,就会看见对面的大屏幕上显示的经典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有励志的、有诫勉的,每天一则。电梯徐徐升到所达楼层时,楼层墙面上都会有各种名言警句。甚至电梯间、卫生间这些每个人必须休闲的场所都有让人轻松一刻的漫画。 逢年过节,公司都会给职工发放福利;对生病住院的职工或职工家属,梁峻明都会专程进行慰问,送上企业的款款情意;员工家中遇到婚丧大事,他总会与工会人员及时来到员工家中看望,以示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梁峻明带着这些一同创业的人,边学习边管理,逐渐建章立制,逐渐规范,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而造就了一批技术过硬、思维超前的职工队伍,使企业步入了良好的管理轨道。 梁峻明的成功还在于他的品格,他具有儒商的风范,他具有真善美的品质,他对社会之人有一颗宽仁的爱心,他对养育他成人的长辈有一颗赤诚的孝心,他对与他共事的朋友有一颗坦荡的诚心。“我没有像我国的李嘉诚、美国的比尔·盖茨那样的实力去救助社会上更多需要救助的人,但我崇尚他们的行为,因为商人之大不仅体现在钱上,更体现在义上。尽我之力为社会做点事情,作为一个真正的商人就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山西省政协委员、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工商联常委的梁峻明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所做的奉献是应该的。 2007年夏季,即将就读于北京联合大学的王卫霞,由于父亲瘫痪多年、家境十分贫困,正面临着失学。梁峻明从当地一位朋友口中得知此事后,主动联系太原市晋源区政协,希望帮助王卫霞完成学业。他对政协负责人讲,救助是帮助,而不是施舍,不要让学生有过多感恩的心态,以免背负太多负担,影响学业和成长。当王卫霞母女握着梁峻明资助的学费和生活费而感激涕零时,他却写道:“不需要感谢,你唯一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快乐成长。” 2008年夏天,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梁峻明又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40万元。多年来扶危济困,广结善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梁峻明一直坚持着。 与人为善,慈悲为怀。喜欢佛学文化的梁峻明,一直以佛家理念来看待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家庭关系。梁峻明的身世比较特殊,他有生父母、养父母、奶父母。但这只是一个称呼的不同,在他心里,三对父母是一样的慈祥,应受到同样的孝敬。电视里见过很多事业有成的男士,往往会在父母面前泣不成声,说自己不是个好儿子。别的成功男士只有一对父母尚且如此悔恨,梁峻明的三对父母都享受到了亲情,是否与其的经济实力有关系呢? 确实有许多人都这样想过,等赚到了钱好好地孝敬父母,给他们在市区买一套房子,让他们过闲适的生活,每天打打太极拳、玩玩牌、逛逛公园。梁峻明觉得,孝敬父母与事业成功与否、有钱与否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孝顺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孝敬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做父母的不会要求儿女做出什么壮举,有时子女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也可能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欣慰。孝敬是一种责任,一种心境。因为孝为德之本,而有德者才能行天下。 P2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