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思想的远足者康德


作者:易杰雄     整理日期:2021-12-27 05:10:19


  伊曼努尔的父亲是一个马鞍匠,也做皮带匠的工作。母亲安娜.列根娜是纽伦堡一个皮匠的女儿。他们于1715年11月13曰结婚,伊曼努尔的双亲一共生了9个孩子,养活了5个。伊曼努尔排行第四。他有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康德的出身虽然并不高贵,但从他的家世渊源不难看出,他的祖先曾生活在受文艺复兴思想影响很深、早期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又是富有冒险精神的移民。思想开放、富于开拓精神的家庭传统,对他后来在精神领域敢于探索恐怕是不无关系的。
  伊曼努尔从小体质孱弱。由于那时已有两个孩子不幸夭折,所以父母便竭尽一切可能要使这个儿子健康地活下来,并在体魄、道德和知识上都得到健康的发展。他们千方百计地培养自己的儿子,努力激发他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对此,思想家在晚年还念念不忘:“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母亲。她在我身上培植了最初的优质品质,她用得自大自然的观念启发了我的心灵,唤醒并扩大了我的智力,她的教诲对我一生都有极大影响。”
  伊曼努尔是在小手工业和商人的环境中长大的。他最早接触到的环境是勤劳、节俭、忠诚、克制和清教徒式的严格的生活方式。这是当时哥尼斯堡城,乃至整个普鲁士某些方面的缩影。
  哥尼斯堡这个位于维斯拉河和涅曼河之间的城市,是康德诞生那一年由三个市镇合并而成的。城堡由花岗石砌就,方方正正,里边是不同时期按不同风格建造起来的,十分宽敞,有不少的阅兵场、住宅,还有当时德国最大的一所规模宏伟的莫斯科式的大厅。
  这里,自然条件差,它要求人们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沼泽地不宜放牧,寒冷的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不利。生活要求哥尼斯堡人付出更多的劳动和养成严格的纪律。市民来自德国的各个角落,他们绝大多数原先都信奉基督教,宗教改革运动开始后,跟随整个国家信奉了路德教。他们勤劳、勇敢,使这个当时全国的主要城市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造气息。伟大的思想家康德,从小正是在这种气氛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在康德出生前后,哥尼斯堡很快繁荣起来,成为一个活跃的港口和联结东西欧的桥梁。这里,手工业和商业曰益兴旺,出现了第一所大学一一即后来的哥尼斯堡大学。波罗的海沿岸各地的青年学生云集于此接受高等教育。
  当时的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唯一感兴趣的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样,军人多如牛毛就成了当时普鲁士各个城市的一个显著特点。按人口计算,普鲁士在欧洲居第十三位,而按军队的人数计算,却占第四位。腓特烈.威廉一世还不惜用巨款豢养一支由从世界各地招募来的“身材魁梧”的勇武之辈组成的近卫军团。仅其中的一个爱尔兰人,就是他用了9000塔勒买来的,而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当时哥尼斯堡大学一年的预算。
  巨大的军费开支远远超过了年轻王国的负荷能力。为此,国家只好增强赋税和勒紧裤带。勤劳、节俭成了这个国家除军人英武外的第二美德。“丘八国王”在其他方面也省吃俭用,如在装饰方面,取消了戴价格昂贵的假发的传统做法,他本人也从来只穿军装。他的女儿曾经描写过她父王举行宴会的穷酸相,赴宴者离开餐桌时仍腹中空空。
  这位普鲁士国王对科学极端轻蔑,对科学费用极为吝啬。他实际上关闭了他前任由莱布尼茨建立起来的柏林科学院。他一生所进行的唯一一次科学实验就是专门挑选一些身材高大的女子做身材魁梧的近卫军的配偶,希望他们的后代也能个个身材魁梧。他命令举行的唯一一次大学辩论会讨论的题目却是:“所有学者都是饶舌鬼和糊涂蛋”。在所有书籍中,他只承认圣经和军法条例。
  P4-5
  研究生毕业后,我留在北大哲学系讲授列宁的《哲学笔记》。为此,不得不硬着头皮钻研康德和黑格尔。开始几乎是读不懂,后来借助一些解释性的著作对照着反复读原著,渐渐由能懂一些到懂得越来越多,越读越感兴趣。
  我喜欢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康德的哲学思想,喜欢它抽象、思辨、深刻、成体系,总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喜欢它的批判、创新精神:永不满足,总要探索、前进;喜欢它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总是希望人能更具理性,不再受愚昧和一切外在强制力量的摆布、特别是战争的困扰,使人能更富人性,生活得更美好。
  读康德的书是困难的。主要著作的翻译大多出自一些老先生之手,语言表达方式与现在已大不一样;要理解它就更难。康德的思想就像一个浩瀚无边、深邃无比的大海。要读懂它,不仅需要勤奋,还需要天分一一极强的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用说,要把这样艰深的东西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写出来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形形色色的现代哲学思想在不同程度上几乎都渊源于康德”。因此,了解康德的学说,对于学习、了解现代哲学是最好不过的开端。它将教会你独立思考,极大地提高你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通俗地、全面地从逻辑上再现康德的思想成就及其发展过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我对康德没有研究,只是喜欢似懂非懂地读他的著作。这次我是怀着极其崇敬同时又是诚惶诚恐的心情来撰写此书的,唯恐搞错了,损坏了圣哲的形象。为了能较准确地理解康德的思想,我也看了不少研究、介绍他的著作。这里尤其值得提出来的是,有我尊敬的老系主任,国内最早、最著名的康德专家郑听先生的大作,还有我尊敬的老师、前辈学者齐良骥先生的专著。这两位先生先后作古已有多年,如今读他们的著作,他们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眼前,就好像在听他们讲课,和他们一起开会,一起下乡劳动,使我既感到无比亲切,又不胜后悔:自己曾有过多好的机会,竟未能充分利用,向他们多学些东西!这次写这本书,大有在课堂上站起来,战战兢兢回答他们问题的感受。
  我在再现康德思想及其发展逻辑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此外,在思想以外,日常生活各方面的材料主要来自于[德]卡尔.福尔伦德的《康德生平》和[苏]阿尔森.古留加的《康德传》。如果说,我的叙述还大致准确,这是应当归功于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在此,对本书写作时参考、利用了他们成果的国内外专家表示衷心感谢!不用说,在材料的选取、分析、评判方面也必然要受到自己看法的左右,理解错了的地方、评价有欠公允之处,应当由我个人负责。不过,时代前进了,我想即使康德本人活着,他作为永不满足的人,对自己过去提出的思想也会不断修改、充实的,是能够谅解从主观上想忠实地再现他的思想的人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诚恳地希望同行专家和读者对拙著中的错误提出批评、指正!





上一本:经院哲学之王者阿奎那 下一本:做人三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思想的远足者康德的作者是易杰雄,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