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径,在变通中寻找出口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恒久。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不经意的变通,往往会很容易地解决我们一直头疼的问题,让看似没有出口的人生之路柳暗花明。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发现,在我们做事的时候,常常会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一切并不会按照当初的想法去发展。 一个人的做事准则多半是从书本上学来的,是前人的智慧结晶,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有时候书本上的知识会和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按书本中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若是一味地生硬地去运用,反而只会弄巧成拙,处处碰壁。 变通,就是以变化自己为途径,从而通向成功。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懂得思考、变化,不要刻意地去模仿别人,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在变通中寻找出路,在思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种鸟类,它是食鱼为生的,但其嘴的形状是直的,上下两部分都又长又宽,在吞食鱼的时候是很容易被卡住的。于是,在吞吃食物时,它们常常把捕到的鱼儿往空中一抛,让那条鱼头朝下尾朝上落下来,然后接住咽下去,这种吃法可以使鱼在通过咽喉时,鱼翅的骨头由前向后倒,不会卡在喉咙里。 社会复杂多变,人心叵测,为人处世、求人办事也一样会碰到各种障碍,这个时候我们便要懂得变通,人挪活树挪死,这是做人应该具备的策略和手段。连鸟都知道“把鱼顺过来吃”,聪明人就更不会赤膊上阵,硬碰钉子,拿鸡蛋去碰石头。 钱锺书先生是文学界的泰斗,传媒把他的脾性渲染得异常乖僻,很多想向他约稿的编辑都在他面前碰过壁。 有位编辑特别仰慕钱老的才华,自1961年其力作《通感》问世以来,钱老之名即铭刻在她的脑际,一直追慕迄今,而且,钱老的叔父钱孙卿先生是她所在学校的前任老校长,于是她很想找机会去拜访一下钱老。 鉴于前车之覆,这位编辑特意在行事之前,对钱老的著作及学术成就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她了解到钱老和他的夫人杨绛女士伉俪情深,夫妻俩情趣高雅,幽默诙谐,相与为乐。杨绛女士经常称钱老为“黑犬才子”,这是钱老之字“默存”分拆而成的离合体字谜。 因此,这位编辑冒昧地为他们的姓名编了两条灯谜:“文化著作”指“钱锺书”;“柳絮飞来片片红”指“杨绛”。她在她的拜访信中先呈上她的灯谜,然后再陈述了其叔父举学之业绩。 很快这位编辑就收到了钱老的回信,还内附联名贺卡,蓝底金字,庄重雅致,特别是钱老签名的明信片,三字会写,神旺气足,独具风采。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面对令人敬畏之人的时候,在提出我们的请求前,我们最好先兜个圈子,提及他的兴趣或近况,使对方觉得“这人好像很了解我”,从而加深他对你的印象。 通过这种变通的方式打开对方的心扉,将他拉进自己的话题中,然后再绕回自己的主题,那么进一步的沟通就可谓水到渠成了。 小叶毕业后在一个杂志社当编辑,有一次她需要向一位名作家邀稿,那位作家一向以难于对付著称,所以小叶在去他家之前,感到既紧张又胆怯,心理惴惴不安。 开始他们之间的交谈并不成功,因为不论作家说什么话,小叶都只会说“是,是”或者“可能是这样的”,局促不安的她无法开口说明请求作家写稿的事。于是,她决定改天再来向他说明这件事,今天随便聊聊就结束拜访算了。 就在小叶快要向作家告辞的时候,突然间她脑中闪过一本杂志刊载的有关这位作家近况的文章,于是就问道:“先生,听说您有篇作品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了,是吗?” 作家猛然倾身过来说道:“是的。” 小叶继续说道:“先生,你那种独特的文体,用英语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表达出来。” “我也正担心这点。”作家饶有兴趣地说。 于是,他们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起来,气氛也逐渐变为轻松,最后她顺理成章地提出请作家为她写稿的要求,作家也爽快地答应为她写稿子。 这位不轻易应允的作家,为什么会为了编辑一席话,而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呢?因为作家认为这位编辑并不只是来要求他写稿的,她不仅读过他的文章,对他的事情也十分了解,于是就答应为她写稿。 所以,我们在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不妨在事先时对方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像那位编辑一样,在心理上不怯场。 一般人在和名人或有头衔的人见面时,都会产生胆怯的心理。如果气势被对方压倒,你就不太敢开口说明要求的事,这样就会冷场,如此一来双方都很尴尬。这时不论多小的事情,都有可能谈不成,所以首先要谈论对方的兴趣、近况等,以显示自己对他的事非常了解,对他的人也很关注。 跟随时代的潮流是为了引领这个潮流。在这个潮流的浪尖上,我们都有自己的宏伟蓝图,如果你做到了自我实现,在人们心中你的地位自然上升。如果你魄力不足,不妨施以巧计,在变通中寻找出路,从而走向成功。大家在面对一个难题时,要懂得变通,多想出路,也许这里是个死胡同,但那里却别有洞天。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