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有时并不是可以一直走的道路,它更像一座山峰,当你费尽艰辛到达顶峰,就无法再向上攀登,这个高度是多数人无法到达的,这个时候,你就功成名就了。功成名就之后,人们往往失去了目标,在旁人的称赞中感觉到空虚,不知如何是好。如果一直留在山顶供人“参观”,虽然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心,却难免四面树敌,不如早日下山或者找一座更高的山峰,或者试试水路,寻找其他的人生目标。 一位将军经过三年苦战,带着三军将士平定了边疆叛乱,还将一直虎视眈眈的敌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将军凯旋的那一天,百姓们在首都城门外夹道欢迎,皇帝亲自出城迎接。 在庆功宴上,皇帝对将军说了很多感激的话,而将军一再表示“吾皇庇佑”、“为臣只是时运好”,将军还对皇帝说起他的家庭,希望皇帝准他辞官还乡,奉养寡母。皇帝一再挽留,将军一再请辞,最后,皇帝赏赐了将军丰厚的财物,答应了他的要求。 将军的部下们对他苦苦挽留,将军却找了几个心腹部下对他们说:“皇上现在重用你们,你们才有地位,如果不知收敛,今后必遭不测,一定要记得急流勇退,不要等到鸟尽弓藏。”有的部下明白了将军的意思,和将军一起辞官;还有几个仍然留在朝廷,享受高官厚禄。 没过几年,那些留下来的人都因功高震主被皇帝找借口杀掉了,而那些识时务者,如将军,却在家乡富贵双全,颐养天年。 凯旋的将军面临着皇帝的猜疑,聪明地选择了隐退。隐退并未减少将军的功绩,而且给他的余生留下了充足的回忆空间和生存的可能。将军知道建功立业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保家卫国之后还要留下时间给家庭、给自己。就是这一份自知让他远离了惯常的刀光剑影,成为皇帝放心的忠臣,得到了一个好的结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 急流勇退是一种生存智慧,急流勇退并不是胆小怕事,因为急流勇退的人都在“事”后才退。就如故事里的将军,在征战沙场的时候,他想到的是保家卫国,而不是保全自己。等到国泰民安、局势稳定,他放弃荣华富贵隐居,想到的才是自己的家人。这种“退”是兼顾了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tt退”,既不失风骨,又维护了个人的权利,在公私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功成之时,就是考虑“身退”的时候,那么,如何确定何时该“退”?以下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1.高处不胜寒 苏轼写的“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最直接的解释是海拔高、温度低,这句诗可以延伸到哲理层面:人往高处走,但当一个人越走越远、位置越来越高,他固然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景色,得到了巨大的成绩,却也因为知音太少、理解自己的人太少、非议的人越来越多而产生孤寂心理,甚至觉得疲惫,想要换一种更为轻松的人生。 如果一个人已经到达了自己既定的目标,不准备继续前进,而所处的环境又让他对生活产生怀疑,无法享受到生命的乐趣,这个时候要为自己寻找一个出路。达到的位置太高,自己已经产生了厌倦心理,就该考虑放下已成为重担的荣誉,换得一身轻松。 2.某一领域已经达到饱和 在市场上经常看到这么一种情况:某个厂家开发了一款新产品,其他厂家看到销路好,连忙跟风生产。 P12-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