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不好,学佛也没用 南怀瑾先生说:“最近我发现年轻的同学特别喜欢学佛修道,我都有些担心,我常常跟年轻的同学们谈,你年纪轻轻,学这个干什么?我说这个话你不要难过,这有两重意义。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虎没有画成,反画成了狗,学佛学不成,我不晓得你会变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人的道理完成了,再来谈学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学佛了,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什么都学不成了。” 的确,做人是第一位的。学佛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完善自我吗?如果仅仅是为了修来生之福,那不仅自私,也没什么意义。而一个人做不好自己,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损人利己,表面上却虚伪地学佛,做一些表面文章的好事,那这种学佛更是要不得;或者有人以学佛保佑自己升官发财,这些都是不道德的想法,是在玷污佛家圣洁的莲花。这种所谓的学佛,也修不成什么功德,最终现世福报得不到,更不能修来世之福。 当今社会人心浮躁,精神空虚,价值失落。为了寻求价值和一份信仰,许多人走进宗教,尤其是佛教,如今信徒更是有日益增长的趋势。人心向善,寻求精神寄托,本是好事。但问题是,今天人们的学佛,目的到底是什么? 古人学佛,目的多为修养自己,提升学问和道德,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苦修自己,并放下小我,转而大爱,以度化众生为一生的事业;而今人呢?学佛多半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谋利,就是逃避现实,追求一份寄托,找一份清静,自我解脱。所以,今人的学佛是功利的,很难说是纯粹的。当然,这里有社会问题,我们姑且不谈。问题是自己,许多人,连安身立命也不成,却想着一头钻进佛教世界里,口口声声说要追求“无我”人生。 经历不多,阅历不足,就想接触复杂深奥的佛教,谈何容易?遇到点挫折,就否定社会,失去信心,怀疑人生,退缩逃避,到佛教中寻求安慰,以为佛家清静,可以不必劳作,可以断绝人世纷争,但佛家怎么可能是清闲自在,单是那份单调和寂寞的清苦,还有漫漫的修行之路,岂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所以,佛学不是那么好学的,佛家可不是那么轻易可进的。自己还没做好,就想得超越,岂不是可笑吗?所以,不经历一番人生的阅历,不到大彻大悟,或者不到万念俱灰,心中剩下空的时候,就不要进入什么佛教。(当然,学习佛教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并不想皈依的人除外。) 事实上,一般人理解的佛教,也许离佛教的本义有些偏差。佛教并不是消极的,不是叫人万念俱灰,都去求来世,主张人们都走空门的;相反,它是积极的,入世的,它首先教人做好自己,勇猛精进,不断完善自己,做好自己,完成此生的使命,然后在此基础上,接济度化他人以及更广大的大众,以此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化价值。做好自己,做一个纯粹的人,心怀一份悲悯情怀,不断超越自我生命的极限,同时慈善众生,身体力行现世的职分,求现世之福报,而不是一味地求来世之福报。就此意义上讲,一个人,首先做好了自己,先成就了自己,再去走进佛教,解救更多的人,这样的学佛,或者走进佛教,才是真正的学佛,真正的信仰。 试想,一个人,不经过大富大贵,不经历些大起大落,怎么可能透解人生?一个人,没真正地做好了自己,实现自己,怎么可能真正地帮助他人,解救众生?如果有人说:“我未经富贵,就已经看透人生。”其实不可能的。没有体验,认识也是表面的,不彻底的。人心欲望不足,见异思迁,如果缺少经历,今天你说万念俱灰,明天你就可能见利忘义,耽耽于享乐。所以,真正信佛,走进佛教的人,往往是对人生有真正体验的人。也唯有此,才能真正走进“空”门。 还有些人,学佛似乎为了赶时风,见不少人,尤其是有钱有闲的人学,他也学。其实他内心并不虔诚,不认真,也不扎实,一脚踏进来,却踩在中空,很是危险。在当下的浮躁社会,连宗教界也沾染上了。许多人信佛,不是脚踏实地,不是从自己做起,而是想一口吃个胖子。还不了解小乘是怎么回事,就学习大乘;还没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成天沉迷于佛教。你问他小乘和大乘的区别是什么?他说:“就好比小学和大学。我学的是大乘。”言下之意,自己已达到非同一般的境界。如果是一般不懂佛教人听了,心里还说不定起崇拜呢。或者,有人做了点功德,就喜欢到处显摆,说:“我捐出了自己的一辆小车。”言下之意是自己多么有钱,而且行善。其实,他自己也不过是半瓶子晃荡,信仰并不纯粹。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