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启迪 导读 凡是生物,都会经历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但除人以外,所有的动物都无忧无虑地活着,它们不仅对生命的终点无所恐惧,对所谓“生命的意义”这个抽象而虚无的东西毫不关心,对生命过程中不可预料的失败与挫折也从不灰心丧气,对自己天生的相貌和身材也从不自卑。可是,人从小就被教育要树立生活的目标,要有理想和追求,要活得有意义,要有自信。既然有了社会认同的标杆,就肯定会有比较,就肯定会有人自愧不如别人,会对昨天后悔,对今天不满,对未来感到焦虑和担忧,于是,人类就有了自卑、悲哀、挫折感、焦虑、抑郁、幻想、妄想等这些只属于人类的特殊疾病。这些心理疾病根源于人具有一种反思自己的能力。人不仅现实地存在着,而且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试图解释自己的存在。因此,所谓“人生观”,就是人类对自己生命过程的认识或自我体验。自我意识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点。 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以后,进一步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自我意识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有些人活得乐观自在,有些人则活得悲观失望;有些人自信自强,而有些人则自卑忧郁?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自我意识的区别在于:每个人看待自己的方式不同,以至于得出的结论不同。一个人如何观照自己?心理学家假设:人的自我将自己一分为二:一部分是被关注的对象化的自我,或者叫“客我”,包括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心理状况、自己在社会中的表现,等等,好比在镜子中被主体观察的自我形象;另一部分是对上述自我主动进行观察和反思的主体自我,也叫“主我”。客观上,人与人之间的“客我”是有差异的,例如,身高不同、能力有大小等,但真正带给个体精神痛苦的是主我看待事物的消极方式!虽然人可以通过美容美体,获得较高的社会成就来提高自信心,但若想减少人类自我意识所带来的精神痛苦的话,关键还是要改变主我看待自己的方式!也许我们需要对传统教育给我们灌输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美满人生”等观念进行一次颠覆性的反思。 然而,反思并不容易,正如我们不借助于镜子就永远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一样,人在此在的生命历程中是很难表述自己活着的体验的,于是文学家发明了将人生进行比喻的方法。比喻成了认识人生的一面镜子,镜子成为人内心投射的反光。人生原是一个语言抽象、个体化和内在化的东西,而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返回常见的大自然的意象上来分享这种特殊的存在体验。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只有走出自我的“庐山”,才可能看清自己的真实全貌。 不同的人生比喻是对人生不同体验的写照或刻画,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人生体验是完全相同的。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比喻是甜蜜的;感到不幸和悲哀的人,其人生比喻是灰色的;参透人生奥秘的人,其比喻是调皮和幽默的。因此,可以说,看一个人如何比喻,既是一种非标准的心理测验,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一个有趣的临床观察是:神经症患者往往缺乏这种比喻的兴致,在他们的眼中人生是十分严肃的事情,哪能与他物相比,哪有心思开玩笑?因此,我们依据比喻的能力,将人分为如下几种类型:具有幽默感的人是快乐的、开朗的和灵活机智的;神经症患者近乎是机械的、刻板的、执着的和不可变通的;而精神病人联想丰富,思维奔逸,语词新作,表述生动形象,喜怒哀乐率性而为,具有许多近似诗人的直觉和思维特点,他们或自觉极度快乐,或自觉极度恐惧。由此可见,从比喻能力可推断出人心的健康程度。 人生永远是一种正在进行时,是一种不可能完成的存在,因此,人生并没有终极的理想,也没有所谓永恒的意义,一切皆在创造的过程之中。 P1-3 经过几年像工蜂酿蜜似的积累,终于有了几册由散文配制的心理处方,心中长久积聚的一股苦涩和愁绪顿时变成了一种甘甜。我似乎看到了那些为心理病毒侵袭的树木花草在文学春雨的滋润下渐渐长出了有生命力的、带着希望的嫩叶和花蕊。 我记得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高尚起来。我想心理健康的最高目的与文学的追求是殊途同归的。我非常感谢那些写出美文、不经意为我的病人开出心灵处方的文人墨客,他们的睿智和幽默肯定比苦涩的药物更利于开启人的心智。在暖暖的阳光下,斜斜地躺在靠椅上,细细地品味这慢慢道来、娓娓动听的优美词句,那情景、那感觉、那心动,无异于最美的一种享受。 我还要衷心地感谢为收集这些美文,帮助文稿校对,查对出处而付出辛勤劳动的亲人和学生;感谢袁冰凌编辑为解决版权和发行问题所作的努力;还要特别感谢那些慕名而来,求医问药的病友们,感谢他们对一个心理医生的无比信任,是他们让我更亨解人生百态,感悟人生的真谛。我谨将本书献给我终生爱好阅读的敬爱的父亲、姐姐与兄长,他们是我从小爱好阅读的榜样,献给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老师和病友们! 邱鸿钟 丙戌年正月二十八 于羊城白云山鹿鸣湖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