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空空大道


作者:陈佳     整理日期:2021-12-27 05:05:16


  我们常常在现实生活中听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听起来不过一些“空空色色”在颠来倒去地说,很多人都不理解这四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四句话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的经文,讲的是事物的自性,也就是空性。空是大乘佛法中最根本的道理,也是众生转凡入圣的关键所在。佛陀对世人讲法说空,就是要让众生看破尘世的所有迷障,转凡入圣。佛家所说的空大体上有以下两层含义:
  首先,“一切诸法性本自空。诸法空性才是一切法之性。有佛来人间,诸法是空性,无佛来人间,诸法也是空性”。意思是说,世间一切的法本来就是空性,不管有没有佛在人间传法救世,都不能改变“诸法空性”这个事实。由此可见,诸法空陛并不是佛或什么神的创造,而是万事万物本来的属性。正如《大般若经》中所说:“一切法一性非二,当知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如是诸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诸所有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则能远离一切执著。”这段经文看上去玄之又玄,无非是在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世间一切法都是空的,虚无的,连法本身都是无的、空的;二是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这种空灵、不造作的境界,就只有远离一切执著。
  其次,佛家常说的空,是要破除众生所有虚妄的执著。正是因为众生对世间的一切诸法样样执著,所以才会有生死轮回。佛家向众生宣扬空性之道,就是为了让众生去除对一切诸法的执著,一旦能够做到对世间诸法不执著,我们内心所具有的菩提自性就会无束无缚,无惑无动,得到光明自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得解脱。下面的小故事能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怎样的表现。
  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一户姓吴的人家毗邻而居。两家的祖宅相距不远,多年来一直为宅基的问题争执不下。这天,两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一些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一封,要张英出面干预,解决此事。张英看完家书,立即做了首诗来劝解老夫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见书明理,主动把墙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这就是有名的“六尺巷”。
  张英的这首诗简单直白,却深得“空”的真味。世人无法破除迷障,都是因为解不得一个“空”字。这世上有什么能长久?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吞土占地不可谓不多,最后依然化身为尘,一寸土地都带不走。
  我们常听到的“色不异空”,意思就是当我们没有声色、利益的贪恋,也没有五欲、尘劳的贪恋,就出离了凡夫的境界。“色”是一切有形有相有质碍的实体,一切物质形态,空与之相对,是无形无相的虚空。放眼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大地、河流、屋合、人畜等所有一切的实体都是“色”。而“空”则是一种不落任何思想观念、任何思维架构或理论的窠臼的状态。色与空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色存在于空里,空也存在于色里,所以佛家才会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因为色与空原本就是一体的。
  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放下尘世间的种种色呢?我们想要的太多,又总在抱怨得到的太少,内心藏着的名利欲望如此宏大,如果不将这些凡夫境界里的种种声色全部放下,进入那无形无相的虚空之中,那么只有大海才容得下我们的宏大欲望。
  P2-3





上一本:好人生7项选择 下一本:人生中的取与舍智慧全集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空空大道的作者是陈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