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仁学与儒学区分开来,可以使孔子思想和中国两千年儒教政治史分开,一个直接的益处是使传统仁学和现代“反封建思想运动”可以彼此兼容一致。一方面,只有仁学,而非传统儒学全体,才能有进一步参与中国现代化和全球伦理学对话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信仰纷争不已的今日世界,只有非宗教的仁学伦理学才有可能成为一切信仰传统都可能接受的“中性”对话基础。 本书以仁学和儒学相对比,用“仁学”一词专指孔孟伦理学,以区分于古代儒教经学和宋明理学。全书依据现代理论观念对仁学的结构、意义和功能提出了全新的解释,目的在于克服历来对孔孟学研究中存在的片面理解,以期较准确地提示原始仁学的肌理及其历史的和现代的意涵。作者本着40余年研究中西方中哲和现代西方理论的经验在本书中提出的伦理学立场,在认识论上不同于以下西方主流论立场:极端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形而上学和超越性信仰。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经验理性主义仁学传统,经过解释学和符号学方法论的读解后,有可能成为普适于现代人类的基本伦理学范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