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是在人的主体性基础上对社会公共性的研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历史变化的基本脉络,就是在主体性发展前提下的公共性建构。本书首先对哲学视野中的公共活动领域、公共性问题的由来、人文世界的公共性意蕴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而从唯物史观的高度阐述了社会公共利益的产生、实现和历史发展。在概括当代中国哲学对人与社会发展的关注从主体性到公共性的转向后,对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作了结构层次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本质上是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公共意识,对公共存在起着维护和建构的作用。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世界范围内主体性与公共性的关系日益突出。共同体是公共性的存在。在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同时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今中国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根本保障。面向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的,应该是公共主义的发展观。我们需要有主体性哲学基础上的公共性哲学,引领人类走出错综复杂的历史迷宫,共同创造和享有一个更为美好的公共性的人文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