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禅”字,是禅那(梵语Dhyana)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 中思虑的意思,一般叫做“禅定”。学禅的方法就是将心专注在一个境界上 ,一心参究,以期证悟自己本来的心性,所以学禅又名“参禅”。 据记载,禅法是在梁武帝时由印度菩提达摩大师传至我国的。在唐、宋 时期,禅宗就非常兴盛,已经成为佛教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派别。印度传教 者的庄重严肃和安宁平静,到了禅宗这里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得机动灵 活、睿智幽默。 到十二世纪时,禅宗由我国传到了日本,影响既广又大,在近代更产生 了自然机智而又贴近生活的“生活禅”。 如果我们对佛教本身有所了解,我们就会知道,佛陀所亲证的真理,并 不是寺庙的外形和仪式的宗教,而是一种建立在静中思虑之上的生活之道。 而禅宗比佛教的其他派别更加接近佛教的内在宗旨。 清末民初,就有一位这样在“静中思虑”走过的禅师——他就是在近代 文学史、佛教史、绘画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的曼殊大师。 苏曼殊的生母是他父亲苏杰生第四房妻子,名叫若子,即河合仙氏的妹 妹。苏家是广东的豪门望族,长年在日本横滨经商。若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 后,被迫离开小曼殊。小曼殊由苏杰生带回广东,由河合仙氏抚养。 回到广东后,大家族里对这个异族所生的孩子倍加欺凌。河合仙氏忍受 不了家族的白眼,只好回到日本。同年,苏家经营亏本,家道逐渐衰落。 苏曼殊十二岁时,苏杰生去上海经商,将苏曼殊留在家乡读私塾。不久 ,曼殊大病一场,病中的曼殊被家人扔进了柴房里,这件事在他幼小的心灵 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他逃过了那一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给他孤 独的一生埋下了伏笔。 随后,小苏曼殊去广州长寿寺出了家。但他那一次毕竟不是参透佛法、 看透人生而出家的。一次,他偷吃鸽子肉,被老和尚发现后逐出了庙门。 十五岁时,苏曼殊跟随表兄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在养母河合仙 氏的家乡,与日本姑娘静子一见钟情;但是,他们的恋情遭到了苏家的反对 。 苏曼殊的叔叔知道此事后,说苏曼殊的行为败坏了苏家的名声,甚至找 到静子父母家中无理取闹。静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对静子又打又骂。结果 ,静子不堪忍受,投海而死。 静子的自杀,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苏曼殊 便去蒲涧寺出了家,开始了他半僧半俗、风雨漂泊的一生……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