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老子》)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长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从这部书问世的春秋战国之交起,一直到现在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中,它有过数以千计的注释者。除了zui著名的河上公、王弼之外,竟然也可以发现好几位皇帝的名字:梁武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宗等。由于唐朝的皇帝自认是该书作者老子的后裔,它还有过被当作“红宝书”收藏并阅读的时代:这部书也有着不同的面孔,既是哲学的宝典,又是宗教的圣典:它是被翻译成外国文字种类zui多的中文书籍:甚至在20世纪的出土文献中,它现身的次数也是zui多的,从敦煌卷子、马王堆帛书到郭店竹简,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昵,其主旨和精神何在?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博 本书作者、学者陈清华用轻松的随笔语言,依据原文,随心静悟,娓娓道来。作者不作哲理雕塑状,所悟所思无非常识常见,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得见老子智慧之言。并教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滋生智慧,从而拥有和谐、美好的人生。 该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附有道教南宗第五世祖白玉蟾所注老子《道德经》的文字,是珍贵的学术资料。 作者汲取前人的学术成果,然后消化吸收,自成一家之言,既有学术性,又有通俗性。可供研究老子思想、对老子思想感兴趣的人以及在校大中专学生参考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