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比较文学学会现任会长、耶鲁大学苏源熙(haunsaussy)教授关于比较文学的名著。作者通过讨论中国的《诗经》,注释史,从而广泛地探讨了存在于其中的比较诗学的课题。本书采用解构主义的修辞阅读方法,重构了中国儒家对于《诗经》诗歌的注释方式,将其视为一种“讽寓性”的古典美学模式;又以同样的修辞阅读法,重新解读了17一18世纪欧洲传教士关于中国哲学问题的争论和黑格尔对中国历史的哲学论述,并将这两者?儒家注经并置,把他们的工作视为可资比较的、以美学模式建构中国历史的创造。另一方面,此书在《诗经》研究上也颇多新见,具体分析了《诗经》从“诗言志”到”诗以言志”中得到“讽寓性”意义的过程,指出《国风》讽寓意义的获得与汉儒将注释《雅》《颂》的传统、施加到<国风)上有关,又分析了《诗大序》及其理论来源《礼记.乐记》两者差异中表现出的意义,而在对《诗经》具体文本的细读中也能发现重大的理论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