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荣英先生编著的这本《马克思实践哲学及其后现代境遇》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对实践具有强烈的敏感性和依赖性,关键就在于其实践唯物主义的内在品格和革命本性,时刻要求它的一切理论都必须保持着zui大强度的意义弹性和内在张力。这种“弹性”和“张力”作为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科学哲学所特有的展示方式,是它在具体变革活动中以实践的把握方式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特殊路径,也是它在与实践的相互作用、相互改造中不断地实现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革命的内在生长机制。后现代主义理念在当代学界的过量引介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已悄然发生了后现代转向,关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如何可能以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走向何方问题的解答,显得异常棘手和复杂。唯有培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立场和中国方向,确立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存在与发展的合法性基础,在推进其后学化进程中完成向马克思主义本性的真正复归,才能借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资源,激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后现代精神意蕴。 概览这本《马克思实践哲学及其后现代境遇》,不难发现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朱荣英先生虽说将自己的根本理论旨趣放在了对马克思实践哲学考察上,但对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教科书框架内,而是更多地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当代水平和科学形态上,侧重从理论与实践内在结合的角度研究当代马克思哲学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从历史演化的动态发展上研究马克思哲学生成、发展的阶段性、过程性和规律性,并依据当代中外哲学研究的具体理路和未来动势,对之作出了相关的策略谋划与范式选择。二是,先生虽说研究的是马克思哲学的后现代境遇,但并没有停留于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简单罗列和汇编上,而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了它产生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和理论实质,并将它置于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历史大视域中,详细分析了它的历史地位、逻辑结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