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苦难:精神资源》兼具比较文学视野、价值现象学思路、问题意识和文本细读功夫,结构性剖析和同情性理解相结合,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文学·苦难:精神资源》用基督教生存观作为具有原创的阐释性判断,来激活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精神资源,但《文学·苦难:精神资源》并非把基督教生存观作为西方理论和西方道统引入,而是作为精神资源从生存论出发来使用,和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精神资源进行对话。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何显得有些“轻飘”?苦难意识和终极之思为何难以寻觅?《文学·苦难:精神资源》以基督教生存观为对话前提,以中国作家与基督教的关系为引线,追问鲁迅、许地山、林语堂、冰心、老舍、萧乾、曹禺、钱钟书、金庸、贾平凹、海子、刘震云、余华、老鬼、史铁生、北村等十六位作家的精神资源,反思中国文学灵魂失落与追寻的出路,回归人的生存之思,文学的终极之思和语言的超越之思。 齐宏伟 ,1972年生于沂蒙山区,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研究领域为基督教与中西文学。出有著作《心有灵犀——欧美文学与信仰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诗集《彼岸的跫音》,已在《文化中国》(加拿大)、《南京大学学报》、《中国比较文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论坛》、《基督教文化学刊》、《跨文化对话》、《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在《蔚蓝色》(美国)、《海外校园》(美国)、《钟山》、《青春》等刊物发表散文、诗歌多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