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艺术像文学那样,能够在虚幻的场景和人物身上生动形象地将恶表现出来。在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人物和荒诞不经的故事人物形象身上,恶有了具体的表现;在心理分析小说和巴洛克时期高贵人物从天堂跌入地狱的故事中,恶的描写有了心灵上的透彻、尖锐的深度;在戏剧中,恶赢得了一种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的巨大动力。然而,从浪漫派开始,文学才脱离了从道德的角度上看,把恶置于人性的阴暗面上的观点的束缚。文学将在一种纲领性的意义上变得与道德无关,并且在耸人听闻的罪行中,在欲念的深渊里和暴力的恐怖中发现恶的审美魅力。 在本书中,彼得-安德雷?阿尔特探究了各种类别的作品,诸如悲剧、侦探故事以及幻想小说、恐怖故事和战争报道等,恶的美学通过放纵、逾越、重复和讽刺改写的结构得出了一个大致轮廓。在从歌德经过霍夫曼、雪莱夫人、波德莱尔、于斯曼、王尔德、格奥尔格、卡夫卡直到容格尔和利特尔的欧洲文学广阔的光谱上,人们注意到了有一种恶的现象学,这种恶的现象学直至今天一直意味着一种道德丑闻。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对奥斯维辛之后恶的美学和伦理学准则进行了思考,这种伦理学准则也规定着后现代条件下文学的价值判断。 彼得-安德雷?阿尔特(Peter-André Alt),生于1960年,柏林自由大学现代德国文学教授,自2010年起任校长。著有《席勒——生平?作品?时代》、《理性的睡眠:文学和近代文化史中的梦》、《席勒》、《弗兰茨?卡夫卡:永恒之子》、《古典主义的终场:歌德和席勒的戏剧》、《卡夫卡与电影:关于电影制片技巧的叙事》。 宁瑛, 1941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著有《20世纪德语文学史》、《托马斯?曼评传》,译有《斯大林格勒》、《钢琴教师》、《安妮日记》等。 王德峰,1939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历任新华社驻柏林分社记者,首席记者,译审,“资深翻译家”。译有《童话月球》、《谎言》、《法老的诅咒》、《死于威尼斯——托马斯?曼中短篇小说选》等。 钟长盛,1939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退休前就职于纺织工业部,副译审,“资深翻译家”。主要译作有《斯大林格勒》、《衣表人才》、《女王和她们的情人》、《赌运》、《美丽的曼陀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