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考察了从马祖道一到北宋末圆悟克勤的禅宗思想史。《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放弃过去的概括性叙述,而着眼于禅宗思想史的连续性,选择主要演变脉络进行了探讨。《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北宋禅宗思想的渊源》,讲述唐代的主流禅思想史。这些思想活动奠定了宋以后禅思想的基础。下篇为《北宋禅宗的思想史》,讲述北宋禅思想的演变过程。上篇把唐代禅思想史分三个阶段进行叙述,第一是马祖道一的思想,第二是对马祖思想的各种反应,第三是雪峰集团的思想。下篇先通过比较唐末禅僧玄沙师备与宋初禅僧荐福承古的思想,来分析宋代禅思想的新课题。这之后的篇章基本上按照宋代禅宗的主流交替,即云门宗、临济宗黄龙派、临济宗杨岐派的顺序进行叙述。但思想课题的实际变化和派别的交替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北宋禅宗思想及其渊源》围绕云门文偃和宋代云门宗(第五章)、无事禅(第六章)、公案禅(第七章)、圆悟克勤和顿悟渐修思想(第八章)四个较为具体的主题,来探讨北宋禅思想的演变。 作者简介 士屋太祜,1976年生于日本会津若松市。1999年在东京大学文学部获学士学位。2002年在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获硕士学位。200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致力于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
目录: 序 前言 上篇 北宋禅宗思想的渊源 第一章 马祖道一“作用是性”说与玄沙师备对“昭昭灵灵”的批判——为了理解禅宗思想 第一节 问题所在 第二节 马祖“作用是性”说与玄沙对“昭昭灵灵”的批判 第三节 马祖“见色便见心”的思想及其思想史背景 一 马祖“见色便见心”的思想 二 慧忠的“无情说法” 三 马祖和荷泽神会思想的比较 第四节 玄沙对马祖思想的批判 第五节 朱熹对禅宗的批判与“作用是性”说 第六节 小结 第二章 对马祖思想的各种反应 第一节 南泉普愿 一 对语言的执著 二 “本来性”的世界 三 回归“现实性”世界 第二节 百丈怀海的三句思想 第三节 曹洞宗的思想 一 曹洞宗的起源与对马祖的态度 二 两种自己 三 回互的思想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三句考(一)——玄沙师备的三旬纲宗 第一节 引言——雪峰集团 第二节 玄沙师备的三句纲宗 一 第一句 二 第二句 三 第三句 第三节 小结 下篇 北宋禅宗的思想史 第四章 三句考(二)——荐福承古的三玄 第一节 荐福承古生平简介 第二节 承古的三玄 一 体中玄 二 句中玄及其思想史背景 三 玄中玄 第三节 小结以及承古三玄在宋代禅宗思想史上的意义 第五章 宋初云门宗的思想和云门文偃 第一节 云门宗的两种思想因素 一 葛藤禅——“活句”的思想 二 无事禅 第二节 云门、临济两宗的交替 第六章 黄龙派的革新与对无事禅的批判 第一节 禅宗的综合与汾阳善昭等人的“博物学”倾向 第二节 黄龙派的革新——黄龙慧南的“平实禅” 第三节 真净克文的“无事禅批判”和东林常总的“照觉平实之旨” 一 真净克文的“无事禅批判” 二 东林常总的“照觉平实之旨”与“无事禅批判” 三 东林常总被抹杀的痕迹 第四节 “无事禅批判”与圆悟克勤 一 圆悟克勤曾经陷入“无事禅” 二 圆悟在接受“无事禅批判”的基础上,仍然重视“无事”的价值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公案禅的形成 第一节 公案的形成 一 举话的开始 二 公案集的出现和话头的公案化 三 拈颂对话头的公案化所起的作用 第二节 公案的分类 第三节 临济宗杨岐派的公案禅 一 公案的进一步缩短 二 公案的平等化——以圆悟克勤为中心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圆悟克勤的顿悟渐修思想 第一节 顿悟渐修思想的渊源 第二节 圆悟克勤的顿悟渐修修证观 一 宗密顿悟渐修思想对圆悟的影响以及宋代禅师对宗密思想的态度 二 圆悟顿悟渐修思想的特点 三 圆悟顿悟渐修思想的背景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