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认识论》主要内容:哲学和自然科学是完全相容的,但是若要承认认识论具有如此突出的地位,那就不仅意味着这两个领域是相容的,而且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联系。因此,只有它们之间这种相互储存和相互渗透的密切联系确定真正存在,才能证明把《普通认识论》包含在自然科学丛书中是合理的。
作者简介: 莫里斯·石里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1882年4月出生于柏林一个贵族兼工厂主家庭。中学时代对数学和逻辑学产生兴趣,中学毕业后,石里克先后在海德堡大学、洛桑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主修了物理学。一九〇四年以一篇关于光学的论文获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离开大学后,他的研究兴趣渐渐转到了哲学。1908年出版了一本很有名的小册子,名叫《生活智慧》(Lebensweisheit),曾受到奥斯特瓦尔德的称赞,虽然这时石里克才25岁,奥斯特瓦尔德却把他描述为一位“才智横溢的老博士”。1910~1920年任罗斯托克大学讲师和副教授,在此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的论文。1915年和1917年他相继发表了《相对论的哲学意义》和《现代物理学的空间和时间》两篇论文。他是最早认识和论述爱因斯坦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另一个是C·D·布鲁德)。下一年石里克又写了一篇名为《从进化史来看美学的基本问题》。1921年任基尔大学教授,1922~1936年任维也纳大学教授,接任为马赫设立的“归纳科学哲学讲座”教授,讲授自然哲学、逻辑、认识论、伦理和历史哲学等课程。形成了维也纳学派和逻辑实证主义。一九三六年,被一个精神错乱的学生开枪打死。 石里克的前期哲学被称为批判的实在论,后期思想称为逻辑实证主义。他认为哲学不是科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确定和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他强调,凡是在原则上不可证实的陈述,都是应当排除的形而上学的陈述。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全部争论在他看来都是毫无意义的。一切科学知识的最终的基础,就是那些描述此时此地知觉并与一定手势相联系的基本命题 。他还主张一种有经验根据的幸福论,并把“增进你的幸福”作为一种伦理学的基本原则。著有《普通认识论》、《自然哲学》等。
目录: 英译者绪言 注释和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知识的性质 1.认识论的意义 2.日常生活中的认知 3.科学中的认知 4.通过意象的认知 5.通过概念的认知 6.定义的界限 7.蕴涵定义 8.判断的性质 9.判断和认知 10.何为真理? 11.定义、约定和经验判断 12.知识不是什么 13.关于知识的价值 第二部分 思维问题 14.知识的相互联系 15.严格推理的分析性质 16.对分析的怀疑论思考 17.意识的统一性 18.心理的与逻辑的关系 19.关于自明性 20.所谓内在知觉 21.证实 第三部分 实在问题 A.对实在的设定 22.对这个问题的表述 23. 对实在问题的素朴观点和哲学观点 24.实在的时间性 25.自在之物和内在论观念 26.对内在论观点的批评 a.未被感知的对象 1.作为实在的未被感知的事物 2.作为非实在的未被感知的事物 b.多个体感知的对象 B.对实在的知识 27.本质和“现象” 28.时间的主观性 29.空间的主观性 30.感觉质的主观性 31.量的知识和质的知识 32.物理的和心理的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