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德文版的主要文本来源是马丁?海德格尔1925年夏季学期的马堡大学讲课稿(由海德格尔本人手书但尚未按音标抄写)以及经过海德格尔授权同意并增补的西蒙?摩塞尔(Simon Moser)的听课笔记,由佩特拉?耶格尔(Petra Jaeger)负责整理、编辑并于1979年初版问世(本译本所依据的是1994年的第三版)。本书是海德格尔划时代巨著《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稿,同时又被认为是海氏的一部完全独立的代表作。 1925年夏季学期,马丁?海德格尔在马堡大学开办了一个每周四学时的系列讲座。在课程预告中,该讲座的标题为“时间概念史”,副标题是“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本书就是讲座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第二章: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第三章:现象学研究的初步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欧东明,男,四川蓬安人,1961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现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工作。近年从事研究的领域主要为:印度宗教与哲学、现象学以及二者之间的思想性关联。
目录: 导言 讲座的课题及其探索方式 第一节 作为科学对象域的自然和历史 第二节 以时间概念史为线索的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 第三节 讲座的大纲 准备性部分 现象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章 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 第四节 十九世纪下半叶哲学的形势。哲学与科学 a)实证主义的立场 b)新康德主义——从科学论立场重新发现康德 c)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狄尔泰对于人文科学独立方法的探求 d)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对狄尔泰问题的肤浅化处理 c)哲学作为“科学的哲学”——作为哲学基础科学的心理学(关于意识的学说) α)弗兰茨·布伦塔诺 β)埃德蒙德·胡塞尔 第二章 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 第五节 意向性 a)作为体验之结构的意向性:对此的揭示和初步阐明 b)李凯尔特对现象学与意向性的误解 c)意向性本身的根本枢机 α)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自在自足的存在者(寰世物、自然物、物性) β)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被意向状态的方式(存在者的被感知状态,亲身具体的一在此之特征) γ)关于意向性基本性向之为Intentio(意向行为)与Intentum(意向对象)之共属一体的初步阐明 第六节 范畴直观 a)意向式意指与意向式充实 α)自证作为呈示性的充实 β)明见作为自证性的充实 γ)真理作为呈示性的自证 δ)真理与存在 b)直观与表达 α)感知的表达 β)简捷的和多层的行为 c)综合行为 d)观念直观行为 α)防止各种误解 β)这一发现的意义 第七节 先天的原初含义 第八节 现象学的原则 a)“朝向事情本身”这一座右铭的意义 b)现象学自我理解为对先天的意向性的分析性描述 第九节 对“现象学”这一名称的阐明 a)对这个名称各构成成分源本含义的阐明 …… 第三章 现象学研究的最初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理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主干部分 时间现象的分析和时间概念的界定 第一部分 对研究领域的准备性描述,借此显露时间现象 第一章 植根于存在追问的现象学 第二章 通过对此在的初步阐释厘定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由此在的日常状态出发对此在进行最切近的阐释 第四章 对之中-在的更为原始的阐释:此在的存在即为牵挂 编者后记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