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佛教的世俗化、社會化,是關心明代佛教議題者所共同注視的一大特質。佛教從自身追求聖道的職志,往外向社會大眾從事聖道的宣化,過程中,與世俗社會接觸往來所建立的溝通渠道、所面臨的挫折,是觀察明代佛教何以「變」、如何「變」以及其世俗化性格如何形成的重要面向。如是課題的逐一解明,是認識「明代佛教世俗化」此一現象與實體內涵如何被構築的必要路程。 為此,本書藉助促使佛門內外僧俗二界交通往來的管道,也就是提供雙方接觸的活動場域,舉如嘉興藏刊刻事業、經濟寺產的經營、佛門經懺、醫療的社會服務,觀察如何經由這些媒介,讓僧尼踏出佛門、步入世俗,從事濟世化俗的工作。而當中,僧人所該保有佛門本色的這份自覺,是如何被提醒、維護或被轉化,甚至不得不與世俗合流而漸至遠離佛教出世特質,轉而趨入經世佛教性格。凡此關係明代佛教社會化、世俗化建構路徑的摸索及其衍生的問題,均是本書關懷的焦點。 作者简介 陳玉女 1962 年出生於台灣彰化縣王功。 1985 年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畢業。 1989 年考取中日交流協會獎學金,留學日本。 1992 年、1996 年前後取得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東洋史碩士、博士學位。 現任:台灣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 專攻:明代佛教社會史,著有<明代佛教社會的地域的研究-嘉靖.萬曆年間(1522~1620)中心>(博士論文)、<明代二十四衙門宦官與北京佛教>,以及多篇與明代佛教社會史研究相關之期刊論文。另,陳信雄,陳玉女主編,<鄭如下西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