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保罗·尼特(PaulF.Knittcr)是美国杰出的神学家、社会活动家,也是当今世界宗教多元论思潮和宗教对话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自2003年开始,我们先后翻译出版了他的《一个地球,多种宗教》、《宗教对话模式》和《全球责任与基督信仰》等著作。本书则是保罗.尼特过去四十多年在佛教一基督教对话实践之旅中结出的丰硕成果。 我与保罗.尼特交往多年,我深深地感到他的思想在中国学术界和宗教界的力量。对我们而言,保罗.尼特这个名字是和多元宗教和谐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在多年前我就邀请他来中国访问,直到去年夏天他才真正有机会来中国访问。他在几所大学发表了重要演讲,并在著名的龙泉寺和学诚大和尚展开了精彩的对话,同时还给100多位僧人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之际,他告诉我,他对中国的印象非常深刻,改变了以前对中国以及中国宗教的认识。我说,这是交流和对话所带来的正念之果实。 当今世界的基督教,包括中国的基督教不但面临神学问题而且面临灵性问题,也就是说,基督教必须要面对许多其他宗教,而且要问自己如何向其他宗教学习的问题。保罗.尼特在本书中带着他长期以来在基督教信仰中的一连串问题尽其所能地逾越进佛教,向佛教学习。诚如读者将要在本书中所看到的,这本书的每一章首先列出了作者在基督教信仰上的诸多问题和疑惑。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不但是作者本人的问题和疑问,事实上也是世界上许多宗教共同体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其次,本书各章都详细地探讨了作者逾越进佛教,为这些问题和疑惑寻找答案的努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佛教教义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作者找到解决这些问题和疑问的办法,也就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当今世界的诸宗教共同体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虽然这不是唯一的方向。换言之,我们可以逾越到其他宗教文化传统中去,向其他宗教学习。 本书各章的最后一部分是作者带着从佛教那里学习到的东西再返回到自己的传统去重新理解、认识自身的传统信仰。可以说,这既是作者个人的灵修体验反思历程,也是世界上诸宗教传统信仰者所需要踏上的更新、反思的灵性旅程。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我们的身上具有多元宗教实践和多种宗教身份的烙印,我们的传统文化倡导“和而不同”。然而,中国的宗教文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显”和“隐”两个层面,表现为体制化的和非体制化的宗教信仰层面。 从宗教层面讲,我们可能看到的宗教关系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种类型,即排他论、兼容论、多元论和比较论。目前呈现出来的是错综复杂的宗教关系,上述四种类型兼而有之。如何处理宗教关系,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应该指出,本书作者是站在一个基督教神学家和信仰者的立场来指出和论述他所面临的神学和灵性上的问题的。“逾越’’与“回归”是书中提出的解决这些神学问题和灵性问题的方法和观点。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反思我们是否是双重或者多重信仰交叠的信仰者?我们应当如何与世界上具有双重或者多重信仰的人展开对话?我们能学到什么?保罗.尼特的佛教一基督教对话实践在西方受到广泛关注。我们翻译他的这本著作,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可以在全球化处境下,在不同层面上为中国社会实现宗教和谐,为推进我国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王蓉最初跟随我攻读博士学位,她的博士论文研究尼特的宗教多元论和对话思想,并最终以《苦难与拯救》之名出版.王蓉对尼特的研究已经很成熟,她来翻译这本书可以说是不二人选。此书涉及内容相当复杂,但她为本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全书的翻译,为中国宗教学界,甚至教界做了一件极好的工作。 是为序。 王志成 2013年10月29日于杭州
目录: 总序 王志成 中文版序言 王志成 作者致中国读者 导论 我还是一个基督徒吗? 第一章 涅槃与上帝:超验的他者 第二章 涅槃与上帝:位格的他者 第三章 涅槃与上帝:奥秘的他者 第四章 涅槃与天堂 第五章 耶稣基督与释迦牟尼佛 第六章 祷告与坐禅 第七章 内心平和与促进和平 结论 混乱还是混合? 参考文献 术语表 人名对照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