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观研究》讲在中国古代史学的长河之中,有一条特异且重要的支脉,那就是中国佛教史学。佛教传人中国后,自魏晋南北朝以迄清代,高僧大德们出于弘法护教的动机与目的,前后相继,著史不绝,形成一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中国佛教史学传统,为后人留下了数量众多、体裁多样、内容宏富的佛教史籍。在悠久的中国佛教史学传统中,历代佛教史家们借鉴和改造传统史学的修史体例与方法,并创造出一些新的修史体例,以佛教史家的眼光来拣择史料和记述佛教的事迹,对有关史事进行评论,表现出至为独特的佛教史观。然自近代以来,佛教学者对于佛教史观的探讨非常罕见,系统的研究至今未见。笔者乃集十年之功,在系统研究中国佛教史籍的基础上,从中抽绎出六种主要的佛教史观,即本迹史观、感应史观、神通史观、业报史观、末法史观、正统史观。最后,笔者把佛教的缘起论视为一种最为根本的历史观,用以统摄上述六种史观,构成一个相对完整、严密的佛教史观体系,称为“一本六支”。这一佛教史观体系的揭明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其一,对佛教史籍中的丰富内容,尤其是被人们视为神秘、虚诞的感应、神通、业报等记载,给出了合乎佛教教理的理性化解释,肯定了这类记载的真实性及其在佛教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人们阅读和理解佛教史籍的内容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指导。其二,对于佛教历史的源流、佛教历史发生的动力与机制,佛教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以及佛教历史的分期等重大的佛教历史理论问题,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回答,其理论的精密深邃,远非世俗史观所可相比。其三,第一次用佛教史观把全部佛教史籍统一起来,视佛教史籍为一个严整的系统,从而为中国佛教史学史的系统研究作了必不可少的理论准备和铺垫。其四,一改以往诸多学者认为佛教史籍仅是弥补正史之不足的片面看法,力图纠正一般佛教史研究者以先人为主之见对佛教史籍有关内容进行过滤与筛选的武断做法,为佛教历史研究另辟蹊径,为更为如实地研究佛教历史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与方法论的启示。
目录: 一、佛教史观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1页 二、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第5页 三、对佛教史籍的总体评价 第7页 四、初步的研究结论——“一本六支” 第10页 第一章 佛教史家著史的动机与目的 第13页 三、纪传体佛教史类 第37页 四、编年体佛教史类 第38页 三、编年体佛教史类 第55页 第二章 本迹史观 第59页 第二节 本迹史观 第72页 三、佛教历史人物 第90页 第三章 感应史观 第104页 第二节 感应史观 第115页 一、历代佛教史籍中的感应事迹 第115页 二、感应史观视野中的佛教历史问题 第131页 第四章 神通史观 第144页 第二节 神通史观 第158页 第五章 业报史观 第188页 第二节 业报史观 第201页 一、佛教史籍中有关善恶业报的记载 第201页 二、业报央观视野中的佛教历史问题 第212页 第六章 末法史观 第226页 第二节 末法史观 第240页 第七章 正统史观 第251页 二、佛教法统的形成 第261页 第二节 禅宗的正统史观 第286页 一、北宋契嵩首倡禅宗正统史观 第286页 第三节 天台宗的正统史观 第296页 一、天台宗佛教史籍的编撰背景 第296页 二、天台宗的正统史观 第298页 第八章 缘起史观 第314页 第一节 缘起史观的提出 第314页 第二节 缘起史观的基本内容 第317页 一、佛教的时间观 第317页 二、佛教的地理观 第320页 第三节 “一本六支”的佛教史观系统 第321页 第四节 佛教史观与佛教史籍 第322页 第五节 佛教史观不是神学史观 第323页 一、本课题研究的艰巨性 第325页 二、笔者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第3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