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入無分別總持經》(Avikalpapravesa-dharani)為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彌勒菩薩所造的《辨法法性論》,其中有關離相悟入無分別智之教法及修持次第,即是依據本經建立。 此一經一論之意趣一如,皆旨在引導行者悟入無分別智;依道位而言,則可說是由加行位過渡至見道位的重要教授。本經意同時涵蓋了後世稱為頓門、漸門兩派的教法,事故八世紀十於吐番展開著名的頓漸之諍,主張漸悟的蓮花戒(Kamalasila)與主張頓悟的無垢友(Vimalamitra),分別依據此經寫成《聖入無分別總持廣釋》及《頓入無分別修習義》,因此本經也是研究吐番僧諍的重要典籍。 除此以外,釋迦善友(Sakiramati)、努.佛智尊者(gNubs chen sangs rgyas ye shes)、寶生寂論師(Ratnalarasanti)、阿底峽尊者(Atisa)、宗喀巴大士(Tsong kha pa)和不敗尊者(Mi pham rgya mtsho)。 然而,本經於漢土卻一直為學人所忽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施護的漢釋本未能達意之故。若持施護釋與此經之梵本及藏譯本比較,不僅優劣立見,而且讀漢譯本所生之疑難迎刃而解。考慮到此經雖然篇幅不長,然意義重大,而對此經之漢、藏繙譯之對勘研究亦具意義,正好是用作嘗試漢藏文佛經對勘的一個典型例子。本書逐持施護譯及另一北京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敦煌本漢譯,與北京版(Peking)、德格版(sDe dge)及朵宮版(Stog Palace)等三種版本的藏譯,以及日本學者松田和信先生發現及整理的梵本,做詳細的對勘研究。 沈衛榮及邵頌雄二位復於此對勘的基礎上再對有關此經之歷史、教法背景,以及前人之研究成果做一總結,而談錫永上師則從實修觀點對此經之教法大義詳作疏解,剖析經文結構,且配合瑜珈行古學及西藏佛教甯瑪派的傳規,細說入無分別之理。 本書從歷史、語言、教法等不同角度,研究《聖入無分別總持經》的弘播年代、繙譯、以至此經對早期瑜珈行派的影響,由是旁及彌勒古學與唯識今學之異同;更從實修觀點來論說瑜珈行派如何教導入無分別的體性及修證,復依甯瑪派的觀點作引證,以明彌勒瑜珈行與甯瑪派二者之修習理趣。本書亦是我們從事藏、漢佛經對勘這一遠大計畫的嘗試之作,懇請有識之士不吝賜正,進一步堆動漢土的佛學研究,並促進漢、藏文化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