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智知津》是明代高僧智旭編纂的一部佛經目錄學著作。它首次改變了自唐代智升所撰《開元釋教錄》以來的佛典編目分類方法,建立更加詳備的分類體系;改變《開元釋教錄》單譯本、重譯本各自排列的編排方式,合單本、重本於一處,使一經不再分散各處;改變以往解題目錄單部解題的做法,對重譯本分組做題解。本書對於後來大藏經類的編纂發生了相當的影響,在佛教目錄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學術地位。本書自問世以來四百多年,久負盛名,當代的佛教徒都視本書為佛經入門導論。 本書四十八卷,共著錄、講解佛教經籍1700多部,把全藏分為經藏、律藏、論藏、雜藏四個部分。具體而言:(一)經藏,分為大乘經(按天臺宗五時判教的順序來分,即華嚴、方等、般若、法華、涅槃)976部,小乘經211部。(二)律藏,分為大乘律30部、小乘律61部,並附疑似雜偽篇。(三)論藏,分為大乘論與小乘論,前者又分釋經論71部、宗經論117部、諸論釋32部;後者共有47部,作者各有西土(印度等)、此方(中國)之別。(四)雜藏,計有西方(外道、疑偽經)48部與此土(懺儀、淨土、台宗、禪宗、賢首宗、慈恩宗、密宗、律宗、纂集、傳記、護法、音義、目錄、序贊、法事、應收入義)167部。另於卷首有總目錄四卷。 作者简介 智旭(1599-1655),明代高僧,吳縣(今屬江蘇蘇州)木瀆人,俗姓鐘,字蕅益,號八不道人。由於晚居靈峰(浙江杭縣)建寺、創社、著書,故世稱靈峰蕅益大師。智旭與憨山、紫柏、蓮池並稱明末四大高僧。 智旭嘗學華嚴、天臺、唯識,欲統一禪、教、律,綜合佛教諸家體系,惟於實踐上側重念佛,並兼治儒家、景教,主張融合佛、道、儒三教。著作極多,弟子收作宗論與釋論兩類。前者即《靈峰宗論》十卷,收入智旭一生所有雜著;後者即《靈峰釋論》,包括《阿彌陀經要解》、《周易禪解》、《閱藏知津》、《楞伽經義疏》、《般若心經略解》、《法華經會義》、《梵網經合注》等闡釋經論的著作四十七種,計一百九十一卷。 整理者楊之峰,男,1968年生。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從1991年起,在首都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從事古籍整理工作。現任研究館員。出版著作多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