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有关佛教思想、寺院法器、佛寺文物、僧尼生活、佛教艺术等国际研讨会的几十篇论文。 此书为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目录: 序,宿白 致谢,胡素馨(Sarah E. Fraser) 1.导言,胡素馨(Sarah E. Fraser) I.朴素,丰富与形象的消失 2.“少欲知足”、“一切皆空”及“庄严具足”:中国佛教的物质观,柯嘉豪(John Kieschnick) 3.计算想像:《法华经》中“不存在的车的图景”表现性的阐释,任博克(Brook Ziporyn) 4.论反佛迫害中的佛像破坏,艾利克(Eric Reinders) II.奢侈品与寺院法器 5.纺织艺术,技术与佛教积福,盛余韵(Angela Sheng) 6.佛寺遗址出土文物的几个问题,齐东方 III.寺庙建筑下的僧尼生活 7.营造寄托:中国六至十世纪造寺功德的探讨,何培斌 8.佛教寺院中土地、功德及其交换的可能性,魏明杰(Michael J. Walsh) 9.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生活方式,郝春文 IV.唐宋佛教艺术 10.陕西黄陵双龙千佛洞的图像、作者与观念,李凇 11.大足石窟《报父母恩重经变》补说,马世长 12.巴中石窟分期初探,程崇勋 V.供养人与供养:四川 13.试述“武后真容石刻像”对皇泽寺佛教的供养作用,梁永涛 14.地方式和经典式:甘肃和四川生死轮回图,太史文(Stephen Teiser) VI.寺院的物质文化 15.于阗花氈与粟特银盤——九、十世纪敦煌寺院的外来供养,荣新江 16.据敦煌写本谈红蓝花——植物的使用,童丕(Eric Trombert) 17.佛教艺术的经济制度:杂物历、储藏室和画行,胡素馨(Sarah E. Fraser) VII.供养人与做功德 18.唐宋敦煌世俗佛教信仰的类型、特徵,张先堂 19.剥开蚕茧:在白铁余682-683年的佛教运动中的民族、财富和末法意识,罗汉(Norman Harry Rothschild) VIII.考古问题:壁画与对纺织品的解释 20.敦煌323窟与道宣,巫鸿 21.莫高窟第365窟汉文题记重录并跋,梅林 IX.僧众群体的寺规 22.有关敦煌莫高窟北区瘗窟的几个问题,彭金章 23.从百丈清规看农禅——兼论唐宋佛教的自我供养意识,林悟殊 X.密教艺术与来世的表现 24.公元七至十二世纪的四川密教遗迹,丁明夷 25.性与觉悟:敦煌465窟的双身供养,杨薇 26.描绘精神——佛教中神、鬼、妖的图景,麦瑞怡(Karin E. Myhre) 27.让高新技术为石窟考古服务,樊锦诗 胡素馨(Sarah E. Fraser) 后记,荣新江 征引文献 主题目录及未引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