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点】 清华大学首任校长,专为中国青年而写的人生哲学/励志奇书。(明年是清华建校百年。) 本书的一部分《新人生观》在抗战后期及台湾60-70年代影响几代人,大学生人手一册。 本书所讲的哲理,乃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人格准则和生命价值,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书是对罗家伦关于人生哲学的散文、演讲、论文等的重新发掘、收集和整理,多数文章出自作者的《新人生观》《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代表作,是罗家伦先生道德文章的集大成之作。 在本书中,作者不但阐释了人生的本质和做人的道理,也倡导一种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呼唤人们用一种积极、负责、正直的人生态度来善待生命与为人处世,并深入到现实生活中,直接面对读者,对一些实际问题如道德修养、求学、写文章等做出指导;另外,作者还用客观公正而又不失热情的态度对教育、文化、民族、国家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展示了一个理想的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真正品格。 全书文字流畅、感情激昂,无论是对人生,对民族,对国家都饱含热情,风格大气却不故作姿态,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积极、健康、明快、向上的气息。虽为指导人生修养的书,却并没有陈腐的说教和严厉的训导,倒像是一位有过同样人生经历的朋友在分享自己的心得,极为适合大众读者细细品读,慢慢体悟。
作者简介: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1917年入北京大学,受教于蔡元培、胡适等先生,在校内创办《新潮》月刊,与《新青年》齐名。他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五四运动宣言》的撰写者,后来游学欧美七年,专治历史与哲学。回国后参加北伐,192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将清华大学由留美预备学校转变成一所高水平的国立大学。1930年后,又陆续担任了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中央政治学院教育长、中央大学校长、国民党西北建设考察团团长、中华民国驻印度大使等职,1949年去台湾,1969年病逝于台北。 罗家伦一生著述颇多,然其主要精力在于文化教育方面,对于青年人的人格培养尤其关注。其著作有《新人生观》《新民族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疾风》《耕罢集》《西北行吟》等。《新人生观》一书对抗战时期的青年影响极大,几乎人手一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该书再次风行,被视为必读之书,很多青年学生拿来作为送给朋友和爱人的礼物。 罗家伦极力呼吁青年建立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号召青年人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承担起改革时弊、建设国家的重任。除了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对学生作演讲,他还专门著述多篇文章来阐释人生的真正的本质和做人的道理。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同样以身作则,严格地以一个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品格来要求自己。终其一生,在为人、治学、从政等各个方面,都能做到知行合一,堪为青年的楷模。
目录: 代序 第一部分:人生 生命的意义/ 002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008 做人的道理/ 017 现代青年修养的要素/ 022 建立新人生观/ 026 道德的勇气/ 037 知识的责任/ 044 人生哲学要旨/ 052 弱是罪恶,强而不暴是美/ 058 从完成责任到实现权利/ 065 目的与手段/ 076 创造与占有/ 083 荣誉与爱荣誉/ 095 信仰、理想、热忱/ 101 理想和现实/ 107 长命的打算,短命的做法/ 109 悲观与乐观/ 113 扭开命定论与机械论的锁链/ 122 青年节史实及勖勉青年立身处世之道/ 136 第二部分:知识 学问与智慧/ 142 学术独立与新清华/ 150 军事训练的意义和使命/ 156 学问、经验、人格/ 160 求学/ 166 求学的态度/ 172 读标准的书籍写负责的文字/ 183 新乐教/ 191 中国教育中之特殊精神/ 195 教育的理想与实际/ 197 一个天文学家的长叹/ 212 文化的修养/ 217 工业社会中的文化问题/ 224 文学与艺术/ 227 文艺的意义和价值/ 232 和青年们谈谈写文章/ 236 写文章的三个基本要素/ 242 研究孔孟学说的意义/ 245 第三部分:杂谈 中国民族思想的特质/ 248 中国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道理/ 255 “五四运动”的精神/ 265 政治家的要素/ 267 赞成“知难行易”说/ 270 恢复唐以前形体美的标准/ 273 侠出于伟大的同情/ 279 运动家的风度/ 286 民族正气/ 292 历史的先见/ 295 第四部分:附录 五四运动宣言/ 302 罗家伦自传/ 304 罗家伦行述/ 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