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弗雷德·卡津(1915—1998)出身于纽约犹太移民家庭,分别在纽约市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7岁以《扎根本土》(1942)一举成名。其后陆续推出的经典名著有:《城市里的漫游者》(1951)、《当代人》(1963)、《始自三十年代》(1965)、《纽约犹太人》(1978)、《上帝与美国作家》(1997)等。 本书《艾尔弗雷德·卡津》运用比较和细读的方法,深入分析艾尔弗雷德·卡津的文学批评思想,说明其批评观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卡津的犹太身份,以及20世纪初期的社会文化思潮,促进卡津以“疏离者”的视角探讨美国文学的特性。卡津一生的文学研究都扎根美国本土,在20世纪风起云涌的文化大潮中发现美国文学的价值、辨明美国文学的发展方向、甄别当代美国文学的优劣。卡津的文学批评是“偏见”之作,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家之言,其内容也许缺乏理论体系,但却是具有感染力的文字,闪耀着创新思想的光芒。 —————————————————————————————————————— 卡津的文学批评和自传有个共同之处,它们不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潮的写作技巧,而且充分展现卡津的个人观点。他那个性化的声音既饱含智慧和远见,也充满偏见,他的声音一贯如此,时而让读者高兴,时而让读者愤怒。 ——理查德·库克 卡津继承了莱昂内尔·特里林和埃德蒙·威尔逊的传统,从事一种我称之为鉴赏式批评的工作。他对作家的政治意识很感兴趣,但他的批评并不以解构文学因素去表现潜在的政治或意识形态结构。与之相反,他的批评主要是文学化的,他总是被蚊子深深震撼并不断为之感到惊奇。 ——保罗·鲁滨逊 艾尔弗雷德·卡津是爱默生式的美国学者:具有强烈的公民责任、坦诚的言行举止、自立的精神以及炽热的情怀。 ——泰德·索洛塔洛甫 作者简介 魏燕(1972—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美国文明。2010年8月—2011年8月赴美国哈佛大学美国文明系任访问学者。主持并完成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江苏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各一项。在国内相关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要有:《站在犹太传统和美国文化之间——艾尔弗雷德·卡津的文学批评思想述评》、《美国现代文学的“自我之歌”——评艾尔弗雷德·卡津的<扎根本土>》、《离散者的悲歌》、《对民主的反思——<亨利·亚当斯的教育>评述》。
目录: 前言 一 犹太青年步入城市的旅程 1. 艰难的历程:从落魄青年到纽约文人 1.1. 成长的道路 1.2. 学术的发展 2. 前人的足迹:美国社会文化批评的先驱者 2.1. 进步主义的弗农·路易斯·巴灵顿 2.2. 理想主义的范·怀克·布鲁克斯 2.3. 独立自由的埃德蒙·威尔逊 3. 并行的脚步:两种极端的批评 3.1. 教条的批评:庸俗马克思主义批评 3.2. 审美的批评:“新批评” 二 感悟式历史批评:卡津的文学批评观 1. 方法的缘起:对科学主义的反驳 1.1. 文学展现了比科学更直接的现实 1.2. 美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价值 2. 具体内容:批评的目的在于理解人 2.1. 批评家的智慧是思想和感情的结合 2.2. 批评家是“偏见”的维护者 2.3. 批评家不是艺术家而是思想家 2.4. 批评的本质是关注人的理想 3. 合理内核:“个人的现实主义”模式 3.1. 以个人意识感悟现实 3.2. 以个人意识超越现实 三 本土现实主义发展之路:卡津对美国现代文学的研究 1. 现实主义的兴起(1890—1914) 1.1. 美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疏离感和平民主义 1.2. 现代文学的先去:威廉·迪安·豪威尔斯 1.3. 在颓废浪潮中崛起的第一代现实主义者: 西奥多·德莱塞、弗兰克·诺里斯和厄普顿·辛克莱 1.4. 推动现代思想发展的优秀学者 1.5. 复兴民族精神的理想主义 2. 伟大的解放(1918—1929) 2.1. 第二代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舍伍德·安德森和辛克莱·刘易斯 2.2. 技巧大师:薇拉·凯瑟和埃伦·格拉斯歌 2.3. 自由主义与新人文主义批评 2.4. 迷惘的一代 3. 危机中的文学(1930—1940) 3.1. 自然主义的复辟 3.2. 陷于危机的文学批评 3.3. 新情感主义的代表:福克纳与托马斯·沃尔夫 3.4. 美国民族文学的重新发现 四 现代的终结:卡津对美国当代文学的批判和对现代文学的再思考 1. 对美国当代文学的批判 1.1. 现代主义的体制化 1.2. 美国文化的分裂和当代作家的平庸思想 1.3. 犹太作家的成就 2. 对现代文学的再思考 2.1. 从豪威尔到亨利·亚当斯 2.2. 对“自我意识”的探索 2.3. 信念的坚守 五 扎根本土的社会文化批评:卡津文学批评的特点 1. 从阐释者到批判者 2. “文学性”对抗“理论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学 主要人名翻译对照表 大事年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