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辑录的23篇文章原发表于《乌托邦》(1967-1978),主题涉及社会实践及那个时代的理论争鸣。
作者简介: 让·波德里亚(JeanBaudrillard,1929—2007),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先后任教于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写了一系列分析当代社会文化现象、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著作,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影响。其代表作主要有《消费社会》、《物体系》、《生产之镜》、《象征交换与死亡》、《冷记忆》、《美国》、《完美的罪行》等。《论诱惑》是其中晚期的思想代表作。 张新木,江苏高淳人。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1985年起从事符号学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翻译出版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巴黎圣母院》、《游荡的影子》、《冷记忆》1-5等30余部,编写出版法语教材及参与编写中外母语研究专著1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教育部及江苏省社科项目5项,主持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法语阅读”。2006年获法国政府棕榈教育勋章(骑士),2008年获江苏省第三届紫金文学奖翻译奖。
目录: 编者按 《乌托邦》第1期,1967年5月 《短暂性……》 《乌托邦》第2、3期,1969年5月 《游戏与警察》 《乌托邦》第4期,1971年10月 《乌托邦被打发了……》 《罢工故事》 《媒介安魂曲》 《DNA或代码的形而上学》 《乌托邦》第5期,1972年5月 《生产之镜》 《乌托邦》第6期,1973年2月 《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学体系》 《乌托邦》第7期,1973年8月,揭露无遗的阶级斗争 《罢工故事》 《乌托邦》第8期,1974年2月,环状钉子 《经济的夸大化》 《巴黎国民银行的宣传战》 《因剩余价值而生病的动物》 《乌托邦》第9期,1969年4/5月,“彻底的疯狂”(Radical follies?) 《逼真的诈死》 《乌托邦》第10期,1974年6/7月,“阶级的义务” 《在预言失灵之上……》 《乌托邦》第13期,1976年3/4月 《挟持人质》 《野民们去死吧》 《立体的黄色淫秽》 《乌托邦》第14期,1976年5/6月,玫瑰人生 《螺旋形尸体》 《劳动故事》 《价值的最后探戈》 《乌托邦》,1977年4月 《着迷的斗争或最后的笛声》 《乌托邦》第17期,1977年12月/1978年1月 《结婚前夜的阉割》 《我们的残酷戏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