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信仰但不认同


作者:李向平     整理日期:2017-02-19 22:20:59


  中国人有信仰吗?中国人在信仰什么?中国人的信仰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如何以信仰为纽带获得社会的信仰认同、进行信仰的社会实践?《信仰但不认同: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诠释》从宗教-信仰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入手,着重讨论和分析了这些中国社会、中国人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书中对中国信仰的社会特征、宗教信仰与其他信仰的复杂关系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实践等情况,进行了宗教-信仰社会学的深度诠释,进而讨论了信仰社会学理论的建构问题。

作者简介
  李向平,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目录:
  序1 从宗教理解到信仰理解
  序2 游荡的信仰,空灵的社会
  序3 宗教是一个有用的跨文化概念吗?
  1 中国信仰的时代变迁
  1.天命?圣王?神灵
  2.60年中国人的信仰变迁
  3.从“信仰危机”到“宗教危机”
  4.“臣民宗教”与“公民宗教”
  5.宗教与灾后社会重建
  6.宗教与金融危机的联想
  7.个人信仰与身体政治
  8.信仰与身份的冲突
  9.宗教信仰属于谁
  10.儒教复兴,谁来埋单?
  11.我们都被信仰了!?
  12.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重建
  2 信仰与中国现代性的兴起
  13.国家认同与私人信仰的互动
  14.民主与“迷信”的新冲突
  15.大寨造大庙,信仰大转型
  16.国家在场的文化再生产
  17.后改革时代的正当性冲动
  18.国家祭圣祖:政治认同的象征性建构
  19.毛泽东与现代中国的全能型革命模式
  20.传统信仰的现代复制
  21.中国信仰的现代性难题
  3 信仰认同与信仰区隔
  22.儒教宗教论的再讨论
  23.中国人的信仰认同模式
  24.信仰认同与宗教模式
  25.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
  26.中国佛教的后信仰时代
  27.缘分?功德?共同体
  28.伦理?身份?认同
  29.当代中国“老板”的信仰与信仰实践
  30.新教伦理与社会信任的中国建构
  31.合法与非法:基于信仰-关系的权力实践
  4 信仰社会学的基本建构
  32.信仰与宗教的空间分割
  33.“公民信仰”如何可能?
  34.私人信仰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35.中国人的“关系-信仰”模式
  36.中国信仰的关系主义模式及其重建之路
  37.私人信仰与中国宪政建设 3
  38.从信仰到宗教的“实践逻辑”
  39.信仰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信仰
  后记





上一本:重回耶路撒冷 下一本:佛国记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信仰但不认同的作者是李向平,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