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东晋、宋时期的中国道教史,作者从文献考证的角度,对当前道教的“道流”:江南地区的葛氏道、上清派、从北方移到南方的天师道等进行了独特的探索和研究,材料祥实,考证严谨。
作者简介 小林正美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主治中国思想史的重要时期——六朝时代儒、道、佛三家思想之交涉史,卓有建树。特别是对中国治思想史者亦视为畏途而少人问津的道教之研究,可谓不惮烦难,锐意为之。他以《东晋、刘宋时期葛氏道和天师道的研究》获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六朝道教史研究》即为小林在此基础上加工补正而成。随后,在断代研究的基础上,1998年小林又出了另一专作《中国的道教》,对中国道教的教理和历史从新的视点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与世界道教研究的一般结论之不同见解,所在多有。
目录: 前言 凡例 绪言 第一编 葛氏道和《灵宝经》 序章葛氏道和上清派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葛洪的神仙思想 第三节 东晋、刘宋时期的葛氏道 第四节 东晋、刘宋时期的上清派 第五节 结语 第一节 序言 第一章 《太上灵宝五符序》的形成 第二节 《太上洞玄灵宝天文五符经序》 一 《五符经序》和《五符序经》 二 《洞玄五符经》和《道藏》本《五符序》 第三节 《道藏》本《五符序》的分析 一 《道藏》本《五符序》的构成 二 原本《五符经》的思想和成立 三 二卷本《五符经序》的形成 四 《道藏》本《五符序》的思想和形成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的思想和成立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五篇 真文的本文 第三节 五篇 真文的思想 一 五篇真文的效验 二 五篇真文中所见的诸概念 第四节 五篇 真文和《灵宝经》 第五节 《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的成立和制作意图 第六节 灵宝五符和五篇真文 第七节 结语 第三章 《灵宝经》的形成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陆修静的《灵宝经》分类——元始系和仙公系 第三节 元始系《灵宝经》的成立 一 问题之所在 二 《旧目》和旧经 三 十部妙经和《旧目》 四 《灵宝经》的大乘思想和“十方” 五 中国佛教中大乘主义的兴起 六 元始系《灵宝经》的成书年代 七 元始天尊的出现时期 第四节 元始系和仙公系的不同 一 《灵宝经》分类中的几个问题 二 仙公系《灵宝经》的特色 第五节 《灵宝经》的作者——葛氏道和天师道 第六节 结语 附:《灵宝经》的分类表 第二编 天师道及其道典 序章东晋、刘宋时期的天师道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东晋时期的天师道 一 天师道的教徒和教团 二 天师道的教法 第三节 刘宋时期的天师道 一 天师道教团的再建 二 天师道系道典的编纂 第四节 结语 第二节 《道藏》本《九天生神章经》 第一节 序言 第一章 《九天生神章 经》 第三节 《九天生神章经》的构成 第四节 《序》的前半部和“三洞说”的成立 第五节 《三宝章》、《序》的前半部和《太极真人颂》 第六节 结语 第二章 《河上真人章 句》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河上章句”和《河上真人章句》 第三节 《河上真人章句》和《河上公章句》的关系 第四节 河上真人故事的形成 第五节 《河上真人章句》的思想和成立 第六节 “汉文帝时河上公注”和“战国时河上丈人注” 第七节 结语 补:《老子道德经序诀》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序诀》的分析 第三节 《序诀》的编纂时期和作者 第四节 《序诀》编纂的目的 第五节 结语 第二节 对北魏成立说的批判 第三章 《老子想尔注》 第一节 序言 第三节 《想尔注》中所见的诸观念 一 作为神的“道”和老子 二 道真 三 太上老君 四 对祭〓祷祀的批判 第四节 世间伪伎 一 房中术 二 体内神的思想 三 “道教”的称呼 第五节 结语 第二节 新出老君和太上老君 第四章 《大道家令戒》 第一节 序言 第三节 种民和终末论 第四节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和《太平经》 第五节 《妙真经》、《黄庭经》、《想尔注》 第六节 结语 第二节 太上新出老君和太清玄元上三天无极大道 第五章 《上清黄书过度仪》 第一节 序言 第三节 后世种民 第四节 三师和女师 第五节 三五七九的长生法 第六节 三归和首体投地 第七节 结语 补论一关于《太上洞渊神咒经》、《女青鬼律》和《太上正一咒鬼经》成书年代 第二节 《太上洞渊神咒经》的成书年代 第一节 序言 第三节 《女青鬼律》的成书年代 第四节 《正一咒鬼经》的成书年代 补论二关于《玄妙内篇》的成立 补论三《千二百官仪》的思想和形成 第三编 道教教理的形成 第一节 东晋时期道教的终末论 第一章 道教的终末论 一 序言 二 终末论的劫灾和岁灾 三 上清派的终末论 四 天师道的终末论 五 葛氏道的终末论 六 结语 第二节 《上清经》和《灵宝经》的终末论 二 《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和《上清后圣道君列纪》的成书年代 一 序言 三 《上清经》的终末论 四 《灵宝经》的终末论 五 结语 第三节 刘宋、南齐时期天师道的终末论 二 圣君和真君 一 序言 三 种民 四 四种民天 五 结语 第二章 刘宋时期天师道的“三天”思想及其形成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三天”思想的构造 第三节 “三天”思想的形成 一 “三天”观念的由来 二 “六天”观念的由来 三 “三天”和“六天”的对立和交替 第四节 结语 补论三教交流中“教”的观念 第一节 序言 第二节 “教”的形态和三教的称呼 第三节 教主论和经典论 第四节 “教”和言 第五节 “教”的参差和统合 第六节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