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丧葬仪礼、墓地设施和葬穴遗迹为框架,集中考述突厥丧葬风俗的基本内容。在这里,笔者广搜正史要籍、方志杂纂、笔记野史以及国内外的考古资料,将极其零星的有关内容从中钩沉出来,尽量反映突厥丧葬风俗的全貌。第二部分则对突厥丧葬风俗所蕴内涵进行层层探讨和分析。为此笔者借用了民俗、宗教等其它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手段,从突厥人的生存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宗教特征(萨满教)、死亡意识几个角度去透视突厥丧葬风俗的内在机理。第三部分,仍然回归到历史研究方法,从时间的角度理顺突厥丧葬风俗的发展线索,上溯其源头,下辨其演化,由此剖析突厥丧葬习俗不断丰富发展的历程以及其中所曾吸纳的中西方文明元素。第四部分,从突厥所曾影响的民族和流散的地域入手,深究突厥丧葬风俗辗转传播和渗透的主要环节,梳理突厥文化在中国乃至欧亚文明发展长河中久被忽略的遗脉和流痕。
作者简介 刘永连,1968年生,山东梁山人。先后获山东师大历史学学士、陕西师大隋唐史硕士和暨南大学中外关系史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对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尤感兴趣。十年来,先后承担“16世纪以前的中国与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地方政府与海疆事务——以东沙群岛问题为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科研项目7项,出版《近代广东对外丝绸贸易研究》等专著6种,发表本领域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1 1.能否从文化一角解构突厥历史 1 2.古突厥与今“突厥”究竟是什么关系 2 3.怎样看“突厥学”与突厥研究 3 第二节 成书的基础 5 1.前人研究成果 5 2.文献资料基础 10 第三节 几点说明 16 1.“突厥”概念的界定 16 2.写作内容、思路和方法 17 3.本书写作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18 第二章 突厥丧葬风俗内容考述 21 第一节 丧葬礼仪 21 1.丧礼概要 21 2.葬礼概要 27 3.另外几个问题 34 第二节 墓地设施 38 1.突厥人的墓地 38 2.特色鲜明的石人雕像 47 3.各种类型的墓地围墙 62 4.蔚为壮观的“巴尔巴雷” 70 5.从纪念柱到墓碑 72 6.突厥的祠庙艺术 77 第三节葬穴遗迹 79 1.墓坑 80 2.葬具 81 3.葬法、葬式 82 4.葬品 83 5.人、马殉葬 90 第三章 突厥丧葬风俗的内涵探讨 92 第一节 透视突厥丧葬风俗的表象 92 1.有待解释的种种民俗事象 92 2.探讨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94 第二节 从生存环境看突厥丧葬风俗 97 1.突厥人的自然环境 97 2.突厥人的社会环境 98 3.环境制约下的突厥丧葬风俗 101 第三节 从宗教信仰看突厥丧葬风俗 112 1.萨满教的基本特征与突厥丧葬风俗 114 2.突厥萨满教特点及在丧葬中的表现 129 第四节 从死亡意识看突厥丧葬风俗 151 1.死亡意识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151 2.死亡考虑及在突厥丧葬中的体现 154 第四章 突厥丧葬风俗的源流变化167 第一节 略论突厥丧葬风俗的渊源 167 1.突厥丧葬风俗的渊源 167 2.突厥早期可能存在的葬法 170 3.从风俗角度论突厥族源 171 第二节 突厥丧葬风俗的发展演变 176 1.突厥丧葬风俗的层层积累 177 2.突厥丧葬葬法的演变 177 第三节 突厥丧葬风俗的汉化历程 181 1.墓地立碑———初步沾染汉文化色彩阶段 182 2.墓起封堆———对汉文化进一步模仿阶段 185 3.改行土葬———汉化进入实质性阶段 187 4.陵园祠庙———文化内涵深层汉化阶段 188 5.融入中原———突厥本部完全汉化阶段 191 第四节 从丧葬风俗看突厥伊斯兰化问题及其他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 192 1.突厥伊斯兰化论题的源起及其理论前提 193 2.突厥民族、突厥汗国和“突厥人” 198 3.从丧葬风俗看突厥伊斯兰化问题 205 4.突厥丧葬风俗中的其他民族文化因素 209 第五章 突厥丧葬风俗的传播和影响 213 第一节 突厥文化在其所控制部族中的渗透 214 1.突厥与草原铁勒诸部 214 2.突厥与中国东北民族 227 3.突厥与中国西北民族 232 第二节 突厥部落的流散和突厥文化对中原地区的影响 238 1.突厥部落的流散 239 2.突厥文化对中原地区丧葬风俗的影响 247 第三节 突厥文化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及突厥化问题 252 1.突厥及其文化对中亚地区的影响 252 2.中亚各民族文化同化的复杂面貌 258 3.9世纪以后的中亚及突厥化问题 269 4.突厥丧葬风俗在中亚流转渗透的迹象 272 第四节 突厥丧葬风俗在欧亚大陆的长期影响 279 1.唐宋以降突厥丧葬风俗的传播线索 279 2.突厥丧葬风俗在近现代各地尚存的遗迹 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