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自序 001 第一辑 中国哲学建构的反思 001 当代中国哲学建构的双重理据 003 义理之学 ——中国哲学原型简析 013 易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019 中国知识传统的审思 030 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道” 041 谁误读了“格物致知”? 066 第二辑 先秦理性 073 “五经”思想的信仰与理性 075 原始儒学的经典诠释与义理建构 083 先秦的性命学说 091 先秦儒家“文化”概念的“软实力”内涵 101 儒家主体性伦理和安身立命 109 儒、道的和谐思想 123 第三辑 魏晋玄理 127 王弼的经典诠释方法:本末之辨 129 玄学的《论语》诠释与儒道会通 136 王弼的义理易学 151 玄学的身心之学 169 玄学与性理之学 185 第四辑 宋明近思 201 周敦颐易学的宋学精神 203 胡安国《春秋传》的“圣人以天自处”论 212 朱熹《大学》“明明德”诠释的理学意蕴 225 朱熹经典诠释的两重进路 239 朱熹的经典诠释方法:语言—文献 246 朱熹的经典诠释方法:实践—体验 258 朱子“自得”思想的义理内涵 265 朱熹工夫论的知行关系 280 朱熹“四书”学与儒家工夫论 288 朱熹对“天理”的时空追溯 296 王阳明的工夫与本体 302 王船山的道统、治统与学统 311 第五辑 晚清转型 325 魏源:学、治、道的转型 327 曾国藩的礼学与礼治 342 郭嵩焘:开放的道统 350 湘学的传统形态与近代转型 ——以谭嗣同及其浏阳之学为视角 361 谭嗣同的新仁学 379 后记 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