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始终试图在一个统摄万物的知识框架内寻求有关世界的终极答案,建造了世界史上的第一座哲学殿堂。然而,由于“知识”的统摄和对“意见”的贬抑,造成人们在纷繁意见世界中的无所适从。在罗马帝国风雨飘摇的年代,来自地中海东岸的犹太教传统以其不容置疑的生活信念“接管”了希腊哲人的意见世界,完成了对希腊哲学传统的颠覆性改造,使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这也意味着希腊哲学的悲剧性结局。 本书试图对古希腊哲学这一大“棋局”进行一次“复盘”式研讨。虽尽最大努力运用了史学方法,但“志不在史”,因其意图不在于“记叙”,而是通过对往事的“复盘”展开古代观念世界面向今日世界的开放性和可能性。 **************************************************************************************** 希腊哲学的悲剧就是人类理智的限度:当人类试图以确定知识的方式把握原本就不确定的世界的时候,人类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吕祥的《希腊哲学的悲剧》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对希腊哲学的悲剧性质说明,向我们解释了思想的发生总是以个别哲学家的人生阅历开始,并以普遍的真理结束。如果要了解思想形成的秘密,吕祥的著作非常值得推荐! —— 江怡,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前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吕祥的专著《希腊哲学的悲剧》以“去肉存骨”的极简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古代希腊哲学的最辉煌之处和其悲剧性的结局。该著对于我们理解西方文明内在观念间的互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 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在研究古希腊哲学的专著中,吕祥的《希腊哲学的悲剧》提供了一条深度理解的线索,特别是分析了希腊追求理性的伟大努力如何因为自身的悖论而塌陷,因此让位于基督教的信仰。理性自身的局限和悖论所导致的思想危机在人类知识发展史上多次重演,希腊哲学的悲剧可说是种种理性危机的原型。它表明了,理性总有走投无路而陷入迷茫(aporia)之时。 ——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长城学者 吕祥所著《希腊哲学的悲剧》既是对古希腊哲学的探讨,也是对哲学最基础问题的探讨。本书对古希腊哲学中“知识”与“意见”概念的精细辨析,为我们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 丁一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希腊哲学的悲剧》以西方古贤哲之智,比照今人之见识,看似是对遥远时代哲学的解读,却处处关涉当代思想的诸多层面。篇幅不大,但就其探讨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当下思想类著作,能出其之右者,并不多见。 —— 乔良,空军少将,国防大学教授 吕祥的《希腊哲学的悲剧》从希伯来文—基督教文明和现代现象学哲学的视野,反观希腊科学性思维这种“视觉重心主义”的历史命运,视角独特、富有启发。 —— 吴国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黑格尔认为,在真正悲剧性的事件中,必须有两个合法的、伦理的力量互相冲突。本书作者指出,希腊哲学中的“意见”和“知识”就是两个合法并冲突的力量,构成希腊哲学的悲剧性根源。当被赋予了强制力的一组“意见”借助制度化的力量战胜其他“意见”并最终全面压制“知识”时,制度化的“意见”就成为某种神学,结果就是让“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希腊哲学的悲剧性质也造就了个人和城邦的悲剧性命运,因此可以理解希腊哲学终结于马其顿帝国,而早期的帝国终结于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帝国。宗教是维护制度化的普适“意见”的最高形式。总之,“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始终试图在一个统摄万物的知识框架内寻求有关世界的无所适从。”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西方文明的内在冲突。 —— 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作者简介 吕祥,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91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从事战略传播、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
目录:
目录 引言 雅典与耶路撒冷 第一章 知识问题的提出 1. 希腊哲学的历史起点 2. 逻各斯 3. 从逻各斯到真理 4. 现象的破灭 第二章 拯救现象 1. 逻各斯与德性 2. 苏格拉底的使命 3. “无人自愿犯错” 4. 知识与理念 第三章 知识的困境与出路 1. 美诺悖论与“回忆” 2. 逻辑与常识的修正 3. 怀疑论的解决:终止信念 4. “荒谬”与“信仰” 附文 苏格拉底传 参考文献 后记:悲从何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