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恶以显性存在于我们四周,但我们智识资源的缺乏使得我们难以充分地把握住它。我们所面对的信息中充斥着集中营、恐怖袭击和极端人类苦难的照片和影像,可当我们问及何为根本的恶时,我们却失语了,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去描述它。伯恩斯坦试图去发掘恶与人类责任的意涵。他转向哲学家康德,正是他发明了这个概念,他还向黑格尔和谢林求索。他检视了弗洛伊德和尼采对伦理之恶的思考。最终,他为了把握“奥斯维辛之后”的恶,转向了三位战后思想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汉斯?约纳斯,以及汉娜?阿伦特。 理查德?伯恩斯坦的著作受到实证主义的感召,避免术语堆砌的同时在分析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又深远地扎根于欧洲大陆的哲学传统,可谓代表了美国哲学流派的最高峰。在我看来,伯恩斯坦是当今哲学辩论的一声强音,不仅富于理智,而且富于人性。 ——西蒙?克里奇利,埃塞克斯大学理论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理查德?J.伯恩斯坦,美国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系教授,著作涉猎广泛,尤其擅长检视不同哲学流派和传统之间的交叉关系,著有《根本恶》、《汉娜?阿伦特与犹太问题》、《实用主义转向》等。
目录: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部分 恶、意志与自由 第一章根本恶:自相矛盾的康德 恶的准则 根本恶 歹毒恶 无条件的道德责任 第二章黑格尔:精神的医治? 有限与无限 恶与有限性 亚当的堕落 恶的必要性与证成 黑格尔反对黑格尔 第三章谢林:恶的形而上学 实在恶 根据与实存 自我意志与黑暗原则 恶的道德心理学 插 曲 第二部分 恶的道德心理学 第四章尼采:超越善与恶? “好坏”对峙“善恶” 辩证反讽家 恶与憎恨 超越善与恶 我们从尼采那里学到的关于恶的教诲 第五章弗洛伊德:无法根除的恶与矛盾情感 兄弟团体的矛盾情感 本能理论 尼采与弗洛伊德 对恶负责 第三部分 奥斯威辛之后 开场白 第六章列维纳斯:恶与神义论的诱惑 神义论的终结 恶的现象学 无限责任 第七章约纳斯:一种新的责任伦理 回应虚无主义 恶与我们的天启处境 约纳斯神话的“去神话化” 约纳斯与列维纳斯 第八章阿伦特:根本的恶与平庸的恶 多余性、自发性与复数性 恶的意图与动机? 艾希曼:人性的,太人性的 结 论 注 释 参考文献 主题索引 人名索引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