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骏编著的《王羲之乐毅论》是历代名碑法帖技法教程系列之一,精选了历代名碑法帖的代表作,满足了各阶段学书者的不同需求。为了便于教学和自学,遵照由浅入深、通俗易懂的原则,对每种碑帖的用笔特点、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对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问架结构均运用图例和文字讲解,使学书者有一个比较完整、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乐毅论》系王羲之小楷法帖,创作于永和四年(348)。《乐毅论》为三国时期夏侯玄所撰,是一篇论述战国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征战主事的文章。王羲之抄写这篇书迹,是付给其子王献之的。原迹久已不存。据说原石曾与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说《乐毅论》之书在武则天当政时散人太平公主家,后被人窃去,因惧来人追捕,遂于灶内焚之。有《越州石氏帖》、《玉烟堂帖》、《快雪堂帖》等众多刻本传世。《乐毅论》是王羲之楷书中颇负盛誉的名帖,历代名家对此赞不绝口。隋智永在《题右军<乐毅论>后》说:“《乐毅论》,正书**。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唐褚遂良《拓本<乐毅论)记》指出:“(《乐毅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北宋黄庭坚有诗咏《乐毅论》云:“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清人钱泳《书学》对《乐毅论》更是大为推崇:“昔人谓右军《乐毅论》为千古楷法之祖,其言确有理据。盖《黄庭》、《曹娥》、《像赞》非不妙,然各立面目,惟《乐毅》冲融大雅,方圆适中,实开后世馆阁试策之端,斯为上乘。”和《黄庭经》一样,《乐毅论》虽属小楷,但写得雍容和雅,有大字的格局,且笔势流丽,神采焕发,肥瘦相称,极合楷书的法则,至今仍是学习楷书的优良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