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高祖武德九年(六二六)封孔子后裔孔德伦为褒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初刻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六三〇)前后,立于长安孔庙中。不久孔庙失火,碑亦被毁。武则天长安三年(七〇三),命相王李旦重刻,也因椎拓过多而毁坏。北宋初年,王彦超在长安再次翻刻此碑,世称“陕本”“西庙堂本”;又有翻刻于元代,今存山东城武的“东庙堂碑”。《孔子庙堂碑》原拓本在北宋时已不多见,本书所刊为清人李宗瀚所藏善本,是流传至今的唐拓孤本,今存日本三井文库。虞世南书法师法智永,是“二王”正脉。《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晚年力作,用笔圆劲秀润、纯净闲雅,结体舒朗消散、平正自然,“不外耀锋芒而内含筋骨”,正如前人所言,“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气”。 《孔子庙堂碑》,虞世南撰并书,记述唐高祖武德九年(六二六)封孔子后裔孔德伦为襃圣侯,及修葺孔庙等事。初刻于唐太宗贞观四年(六三〇)前后,立于长安孔庙中。不久孔庙失火,碑亦被毁。武则天长安三年(七〇三),命相王李旦重刻,也因椎拓过多而毁坏。北宋初年,王彦超在长安再次翻刻此碑,世称“陕本”“西庙堂本”;又有翻刻于元代,今存山东城武的“东庙堂碑”。《孔子庙堂碑》原拓本在北宋时已不多见,本书所刊为清人李宗瀚所藏善本,是流传至今的唐拓孤本,今存日本三井文库。虞世南书法师法智永,是“二王”正脉。《孔子庙堂碑》为虞世南晚年力作,用笔圆劲秀润,纯净闲雅,结体舒朗消散,平正自然,“不外耀锋芒而内含筋骨”。正如前人所言,“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得春夏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