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2—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仕、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人称[米南宫],北宋书画家。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等官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公麟、王诜等以文会友,过从甚密。能诗文,擅书画,广收藏,精鉴别。醉心于书画艺术,爱石成癖,举止颠狂,故世称[米颠]。其所著《山林集》久佚;今存《宝晋英光集》乃后人辑本。传世之作,如《画史》、《书史》、《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砚史》等,均有精鉴卓识,为中国美术史研究之重要参考著作。 米芾书法广泛学习前辈,尤得力于王献之;论者谓其亦有取于唐太宗。行书*妙。与苏轼、黄庭坚一样,能改变古法,独出新意。曾自述学书经历:[壮岁未能成家,人称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万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他和苏轼、黄坚庭、蔡襄并称[宋四家],其影响之大,超过苏、黄、蔡。苏轼《东坡集》称选赞米芾:[海岳平生篆、录、真、行、草书,风墙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己]。黄庭坚《山谷题跋》评价米芾:[余尝评米元章书,强弩射千里,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田未见孔子时风气耳。]宋高宗《翰墨志》则云:[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录不甚工,惟于行草诚人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千古效其法者,不过得其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支遁道人爱马特爱其神骏,余于芾字亦然。] 米芾书法作品存世甚多,本书选辑了其代表作《研山铭》、《虹县诗》、《多景楼诗》、《蜀素帖》、《苕溪诗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