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一○五——一一○七),宋代书家。早年名『黻』,四十一岁后改署『芾』。字符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称米南官。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徙居襄阳(今属湖北省),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建海岳庵。宣和时为书画学博士。后至礼部员外郎。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人称『米颠』。其书宗晋法,以二王为归,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与蔡襄、苏轼、黄庭坚齐名,后世称为『宋四家』。 《新得紫金研帖》、《三昊帖》、《临沂使君帖》、《致伯充书》、《致彦和书》、《致希声书》、《张都大帖》、《论草书帖》、《值雨帖》、《清和帖》、《篮中帖》为米芾传世的著名墨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书写挥洒自如,风格鲜明,皆为佳构。《白熟帖》、《亭观帖》、《高邮帖》、《宠临帖》、《忧畏帖》为刻本,选自南宋岳珂所刻《英光堂帖》,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该帖因其刻时距米芾未远,米之真迹应易见到,故而所选刻者皆为米芾上乘之作,是学习和研究米芾书法的重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