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石砚始自康熙年间。康熙十六年(1677年),宫廷内大臣武默纳奉旨寻圣探山后,康熙帝将长白山敕封为“长白山神”。尔后,发现长白山下混同江边砥石山的松花石可中砚材,即命内务府砚工雕琢、试墨,认为“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并钦点为宫廷御砚,在武英殿造办处专门设置了松花砚作,成立了专司衙门从事松花石采石、运输及保管,开始了松花石砚的制作。新砚制成后,康熙帝亲笔题写了“松花石制砚说”,给予了松花石砚前所未有的赞誉,并对每方松花石砚都御题砚铭。主要有“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除了皇帝御用和供奉列祖列宗之外,松花石砚还作为奖赏重臣,激励皇子的圣器,以此作为他文治的象征。 董佩信先生与张淑芬研究员编著的《大清国宝——松花石砚》一书,不仅介绍了满清皇族的发祥、东北地区的创业、入主中原的艰辛,还介绍了清王朝消亡后,末帝与遗老遗少在复辟帝制活动中的挣扎,揭示出了一个民族只有自强不息、追随时代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依靠外部势力、坐享其成这样一个真理,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作者从全新的角度,从长白山区的地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向广大读者宣传东北历史、关东文化、自然风光,提出东北大旅游的思路,不仅对吉林省的经济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振兴东北经济、形成东北亚经济圈都有着促进和推动作用。我衷心地希望,长白山脚下、松花江边的大清国宝,能够为新时期吉林省的建设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书以介绍长白山为主线,从地质、地理、文化、历史、旅游等方面,以全新的视角去研究松花石砚,揭示了松花石的形成和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