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办的书面的“邮票动物园”因其特殊性和局限性,需作以下几点说明。 diyi,关于邮票动物的分类。为版面的丰满考虑,对于同一类动物,我攒有5枚以上的邮票才构成《邮票动物园》的一个单元。这样就有部分动物物种缺失。又由于对部分邮票一时难以准确判定其动物物种,所以我们未注明每枚邮票的具体动物名称,也未作细致的分类。例如,对于鸟类,除明确认清的几种外,其余就根据其主要特征分别归人游禽、涉禽、攀禽、鸣禽等几个大的牛态类型中。这样,全书共设立了64个单元。各单元从动物类别看有小有大,小如“七星瓢虫”这样一个物种,大如“硬骨鱼类”这样一个分类类群;邮票数量也有少有多,像螳螂只有5枚,而鸣禽多达100枚。 第二,关于本书的目录编排。为体现动物的进化过程,我们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的顺序排列,也就是从海底无脊椎动物开始,接着是甲壳类、昆虫类,然后到低等脊椎动物的鱼类,再经两栖类、爬行类、鸟类,zui后到哺乳类。在哺乳类中,动物所在的“目”基本上按照当前国际公认的分类系统顺序排列:有袋目、翼手目、灵长目、食肉目、鲸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啮齿目、兔形目。这个顺序主要是根据动物化石在地层出现的早晚和分子系统的远近而定的。灵长类在哺乳动物分类中的位置在20世纪末就已排得比较靠前。 第三,本书收入了一些画面上有动物也有人的邮票。这样的邮票,如人骑马、骑骆驼、跳狮子舞……本不属于动物园范畴,但是作为科普读物,把这类邮票放在相关的一类动物邮票之后,既能使人们了解人与动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密切联系,也能促进人们思考:怎样进一步改善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而这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一环。 第四,本书包括不少用过的旧票。邮票作为邮资付费方式1840年诞生于英国之后,陆续通行于世界各国(我国开始于1878年)。这是邮票的本职功能或diyi功能,盖了邮戳的邮票(盖销票除外)是确认“邮资已付”,证明这枚邮票在人类的通信活动中尽了职、发挥了作用,这一贡献理应为其第二功能——观赏功能——增加权重。从品相上比较,用过的旧票当然不如新票好看,但它们具有新票所缺乏的阅历,犹如老年人额头上的条条皱纹,这是漂亮帅气的年轻人所没有的,但在绘画、摄影等艺术展览中,这样的老年画像或照片常给人以特别难忘的印象,给人以历经沧桑岁月的深沉美感。旧票虽然陈旧,却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何况我所收藏的旧票是逃脱了20世纪一次次浩劫而幸存下来的,我愿趁此机会将它们展示出来。 第五,本书共收录了145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的邮票1700余枚。在每个单元,同一国家的邮票联在一起,邮票的国别按照《世界地图集》的顺序排列: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亚洲以中国打头,其余同属于一个洲的各国邮票,大体上依其现代中文译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 本书所收邮票的时间跨度从19世纪到21世纪,在这一百多年中,许多国家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变迁,国名随之有所更动。我们注明了邮票的当前国名,并在括号内注明该邮票发行时的曾用国名或所属地区名。例如,因为纽芬兰现属加拿大,1880年纽芬兰发行的海豹邮票就注为加拿大(纽芬兰)(见第173页邮票)。另有一种情况,因难以注明其当代国名,就仍注发行时的国名。 第六,本书在文字和邮票的配合方面尚有一些不足,有些文字中的内容很有意思,虽然并无合适的邮票相对应,但我们没有舍弃;有些邮票上的动物并没有对应的文字说明,我们也未对这些邮票都加以“割爱”为了图片的清晰和片反面的美观,还对一些邮票作了缩放处理。一些连印邮票和十二生肖邮票,放人附录中供读者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