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有两位重要的西方哲学家关于美术馆和艺术史的长文被译介,阿多诺的《瓦莱里、普鲁斯特与博物馆》,通过德法两位诗人作家的观点,经由哲学家的论述,而表述了有关博物馆美术馆之于艺术品的内在关系:内在于艺术品自身的历史是一个被不断瓦解和转述的过程;雅克·朗西埃的《当代艺术与美学的政治》,提出“感知共同体”的理论,分析当代艺术与社会、政治、美学等之间所形成的“可见度”与“可理解性”的感知关系,而美术馆塑造了这些可能关联的东西之间的共同存在与兼容的感知。很有意思的是,玛利亚·高夫的《未来主义博物馆策略》与柯克·瓦恩多《不断前进的鱼雷》,前者的文章聚焦较少被关注的1920 年代初期苏俄美术馆政策对未来主义等先锋艺术的高度关注,从具体的收藏与展示,到其短暂的繁荣后因政治、意识形态等原因很快沉寂的过程。而恰恰在这个时期,后来成为美国纽约moma 首任馆长的巴尔也热情而密切地关注着苏俄美术馆着眼于现代艺术的做法,他在1920 年代末期起于纽约开始了现代主义艺术博物馆的创新与变革。后者的文章详细介绍了moma 后来发展及收藏思路演进的过程。两者的文章揭示了一段具有反思意味的博物馆与现代艺术发展的历史。 《大学与美术馆》刊物的出版,总是在不紧不慢中坚持着前行。不紧不慢,也意味着我们对这项学术研究工作的一种方式和态度,即希望是扎扎实实而充充实实,对学术界、行业界及社会有着实际的意义和作用的。她既是对“大学”的文化精神的触摸与张扬,对作为公共社会的文化教育机构包括大学与美术馆的一种思想内核及行动准则的坚守和弘扬;又是对美术馆这一具有很强操作性和行业化行为的历史性爬梳和知识性建构,冀以提升中国的美术馆行业及社会与美术馆关系的总体认识水平和理论建设高度。基于此,又是一期不紧不慢出炉的《大学与美术馆》总第五期,以“美术馆与美术史写作”为专题,旨在以历史的视角和开放性、专业化的研究态度,为美术馆文化与艺术史发展等的历史沿革与内在关系作相关的论述及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