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艺术.知觉与现实


作者:贡布里希     整理日期:2018-11-16 10:47:09

  本书为“俄耳甫斯音乐译丛”丛书之一,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曼德尔鲍姆将1972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塔尔海默讲坛”上三位演讲人(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心理学家霍赫伯格、哲学家布莱克)的讲稿整理而成,主要讨论艺术、知觉、现实之间的关系,即各艺术门类之间的共通性,其中涉及艺术如何再现或反映现实的问题,也涉及对艺术以及对——经由艺术再现的——现实如何感知等问题。  艺术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们的研究通常各行其道、少有会合,但“艺术再现”这一本质问题却为这三个领域提供了共同交流的基础,形成了三篇既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讲座文稿,并zui终形成本书。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以他在《艺术与错觉》中论述的有关漫画的一个章节为基础,形成演讲稿《面具与面容》,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感知生活和艺术中的相貌相像性?”,贡布里希搜集了许多丰富多样的案例,罗列了许多针对这一论题或相关论题的文献范例,并由此拓展到了对“相貌相似性”心理学理论的研究,zui终得到对“移情理论”的认可。 《论事物与人的再现》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霍赫伯格。作为diyi位研究“人眼运动”的心理学家,霍赫伯格是视觉感知研究领域长达半个世纪的领军人物。文章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对绘画中的人和事物如何感知。霍赫伯格通过四个原因试图解析这个问题,并且他的解释理论在两个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其一,它强调了人们在视觉感知过程中的主观性、目的性和选择性;其二,它肯定了经验和习得性的重要性。  前两篇文章中的观点是直接将绘画或摄影看作是现实的再现物,而哲学家布莱克在《绘画如何再现》这篇文章对这一基本共识发起质疑,他在开篇就提出了“是什么让那些‘自然主义’的绘画或照片成了对其主体的一个再现?”这个问题。作为语言哲学家,他首先区分了“有原始场景”(绘画对应于一个真是存在的场景)和“无原始场景”(绘画不对应于一个真是存在的场景)的两种绘画,将前一种情形成为“描绘了一个主体(或原景)”,将后一种情形成为“展现了一个主体(或内容)”,进而将第二种情形列为重点讨论对象,试图寻找出构成“绘画展现主体”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本书为我国音乐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阐发音乐与视觉艺术共通性的良好切入点,引导读者发现音乐与其他艺术(特别是视觉艺术)之间的普通共性和显著差异,进而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关注和学习艺术通感问题和艺术普遍规律,扩展了音乐学习者的视野和研究方向。





上一本:芷江 下一本:一生必知的中国绘画事典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艺术.知觉与现实的作者是贡布里希,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