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郑文公下碑


作者:勒永     整理日期:2018-11-16 08:58:12

  在今山东省莱州市城南五公里处,有一座云峰山。山上林木蓊郁,怪石突兀,自古即为莱州近郊的名山。山上有《郑文公碑》《论经书诗》《咏飞仙室诗》《耿伏奴题字》《观海童诗》《云峰之山题字》等北魏刻石二十处,北齐郑述祖隶书《登云峰山记》刻石一处。在今山东省平度市城北二十公里的青杨镇境内有天柱山,在其山阳腰间一天然碑形巨石上也有一处刻石《郑文公碑》。时任北魏光州刺史的郑道昭,感于其父之政德未在任所流芳于世,便约其父亲之同潦,恭述其父郑羲一生的『崇高德行』,于魏永平四年(五一一年)先在光州所辖的天柱山之阳刻一《郑文公碑》,同年又在云峰山之阴觅得佳石,复刻一《郑文公碑》。碑末云:『永平四年岁在辛卯刊,上碑在直南卌里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以石好故于此刊之。』因此称天柱山之碑为上碑,云峰山之碑为下碑。上下碑书写风格一致,内容基本相同。下碑字数稍多,且有碑额,更主要的是因为石质佳好而字迹清晰,故更受世人推崇。在今山东省莱州市城南五公里处,有一座云峰山。山上林木蓊郁,怪石突兀,自古即为莱州近郊的名山。山上有《郑文公碑》《论经书诗》《咏飞仙室诗》《耿伏奴题字》《观海童诗》《云峰之山题字》等北魏刻石二十处,北齐郑述祖隶书《登云峰山记》刻石一处。在今山东省平度市城北二十公里的青杨镇境内有天柱山,在其山阳腰间一天然碑形巨石上也有一处刻石《郑文公碑》。时任北魏光州刺史的郑道昭,感于其父之政德未在任所流芳于世,便约其父亲之同潦,恭述其父郑羲一生的『崇高德行』,于魏永平四年(五一一年)先在光州所辖的天柱山之阳刻一《郑文公碑》,同年又在云峰山之阴觅得佳石,复刻一《郑文公碑》。碑末云:『永平四年岁在辛卯刊,上碑在直南卌里天柱山之阳,此下碑也,以石好故于此刊之。』因此称天柱山之碑为上碑,云峰山之碑为下碑。上下碑书写风格一致,内容基本相同。下碑字数稍多,且有碑额,更主要的是因为石质佳好而字迹清晰,故更受世人推崇。于云峰山阴沿山间小路上行,首先看到的就是《郑文公下碑》。它刻在一块不规则的三角状巨石上,刻面稍经加工,面向东偏南。碑文魏书,五十一行,行二十九字不等,计一千二百四十三字。上有碑额『荧阳郑文公之碑』七字,文末有宋政和三年(一一一三年)秦岘、冯维秬题跋。此碑用笔方圆兼备,行笔主要取中锋。起笔与收笔多藏锋,骨力内含。横笔形体多样,笔画中段的取势也变化多端,或仰、或俯、或波,各具其态。收笔处总是力送到位,精心安排,从不草率。其书采用『宝座式』结体,显示出宽博平正、敦实稳健的风格。包世臣《历下笔谭》曰:『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乙瑛》,措画本《石鼓》……真文苑奇珍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盛赞『云峰为圆笔之极轨』,并说:『云峰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秾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叶昌炽《语石》称:『郑道昭云峰山《上、下碑》及《论经诗》诸刻,上承分篆,化北方之乔野,如筚路蓝缕,进于文明。其笔力之健,可以剸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举世瞰名,称右军为书圣,其实右军书碑无可见,仅执《兰亭》之一波一磔盱衡赞叹,非真知书者也。余谓郑道昭书中之圣也。』祝嘉《书学论集》则主张,将郑道昭『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尊』。清朝乾隆年间,桂馥寻踪访碑,始有《郑文公下碑》拓本传世。今选用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所藏善本影印出版,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鉴赏。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碑帖法书,历代经典,沾溉我辈学书者;美文妙墨,书苑英华,绵延唯美中国风。 “中国书法经典”丛书初定出版40种。丛书特点有四:一、作品经典:所收作品皆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巨大的经典之作。二、版本精良:所收拓本拓制时间早而且拓制精,所选墨迹来自各大博物馆馆藏之原作,这些版本题跋齐全,流传有序,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三、释文严谨:采用训诂学的方法,按原作之字形以繁体字(或异体字)为作品加注释文,利于读者在欣赏作品之余提高文字学的修养。四、原色呈现:全部彩色印制,完美呈现原作的韵致。





上一本:野性觅踪 下一本:孙过庭书谱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郑文公下碑的作者是勒永,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