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纸本,草书,长卷,纵二六•五厘米,横九〇〇•八厘米。本卷起首自书『书谱卷上』,卷末谓『今撰为六篇,分为两卷』。北宋《宣和书谱》记录,宣和内府收有『书谱序上下二』;今据卷前宋徽宗题签『孙过庭书谱序下』可知,此仅为《书谱》上卷中总序之下半部分。 孙过庭(活动于七世纪后期),字虔礼,吴郡富阳人。他出身寒微,迟至不惑之年始出任率府录事参军之职,以性高洁遭谗议而去官。之后,遂专注于书法研究。《宣和书谱》卷一十八这 样评价孙过庭:『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翰墨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儁拔刚断,出于天材,非功用积习所至。善临摹,往往真赝不能辨。』《孙过庭书谱》,纸本,草书,长卷,纵二六•五厘米,横九〇〇•八厘米。本卷起首自书『书谱卷上』,卷末谓『今撰为六篇,分为两卷』。北宋《宣和书谱》记录,宣和内府收有『书谱序上下二』;今据卷前宋徽宗题签『孙过庭书谱序下』可知,此仅为《书谱》上卷中总序之下半部分。孙过庭(活动于七世纪后期),字虔礼,吴郡富阳人。他出身寒微,迟至不惑之年始出任率府录事参军之职,以性高洁遭谗议而去官。之后,遂专注于书法研究。《宣和书谱》卷一十八这 样评价孙过庭:『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翰墨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儁拔刚断,出于天材,非功用积习所至。善临摹,往往真赝不能辨。』今传本《书谱》墨迹长卷,内容主要阐述书学体验、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本卷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文献,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其运笔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笔势纵横洒脱,笔速或疾或缓;其结体或平正均匀,或疏朗潇散;其章法以轻盈笔画所组成的墨块与厚重笔画所组成的墨块交互配合,产生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其于运笔、结体和章法上,直追二王,变化多端而又法度谨严,正如孙氏自己所言:『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峯杪;一点之内,殊衂挫于豪芒。』他的这种质朴而妍美的书风,受到当时及后世书家的大力称赞。唐张怀瓘《书断》评孙氏曰:『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儁拔刚断,尚异好奇,然所谓少功用有天材,真行之书亚于草矣。尝作《运笔论》(疑即《书谱》),亦得书之指趣也。』宋米芾《书史》云:『《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曰:『《孙过庭书谱》一,上下二卷全,上卷费鹅湖本,下卷吾家物也。纸墨精好,神采焕发,米元章谓其甚有右军法,且云唐人学右军者无出其右,则不得见右军者,见此足矣。』据诸家著录及今传原卷所钤印章可知,《书谱》二卷于北宋先后藏于王巩、王诜二家,宋末归宗室赵与懃兰坡家,元初为焦敏中达卿所得。此后几经辗转,至明中叶,上卷曾藏于费鹅湖家,下卷则为文嘉所有,其后并归严嵩,复归明内府。再后流出内府,上卷归韩太史,下卷从此散佚。上卷于清季为孙承泽(退谷)、梁清标(蕉林)、安岐(仪周)所递藏,再后入清内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卷中墨迹现有三百五十一行,三千六百一十三字,校诸原文缺佚一百九十六字。此册我们即依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原件影印出版,并根据《停云馆帖》于书末补齐了墨迹本所缺原文,以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鉴赏。二○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碑帖法书,历代经典,沾溉我辈学书者;美文妙墨,书苑英华,绵延唯美中国风。 “中国书法经典”丛书初定出版40种。丛书特点有四:一、作品经典:所收作品皆为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巨大的经典之作。二、版本精良:所收拓本拓制时间早而且拓制精,所选墨迹来自各大博物馆馆藏之原作,这些版本题跋齐全,流传有序,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三、释文严谨:采用训诂学的方法,按原作之字形以繁体字(或异体字)为作品加注释文,利于读者在欣赏作品之余提高文字学的修养。四、原色呈现:全部彩色印制,完美呈现原作的韵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