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制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媒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态。译制或者说影视译制,是对影视作品中的语言进行加工转换的艺术活动。“译术”的行为不只是翻译或配音的事情——固然他们至关重要,而是一个既分工又合作的集体创作过程。本书立足于我国译制片的生存与发展,运用语言学、翻译学、传播学、跨文化交流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译制片的历史与现状、译制过程各个环节以及有关译制片的观念和认识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试图说明译制片存在的哲学依据、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回答译制过程中诸如创作原则、文化策略、“译术”方法、译制研究和批评等基本问题,并努力搭建关于译制片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认知模式。 麻争旗: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1960年10月生。1988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国际新闻方向法学硕士。自1991年以来,为中央电视台“正大剧场”、“国际影院”等栏目翻译电影、电视居五十多部,电视连续剧、系列片六百余集,其中《失踪之谜》、《居里夫人》双获国国优秀译制片“飞天奖”,并受到李岚清同志的高度称赞。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近几年来在《现代传播》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翻译存在文化审美”和“翻译二度编码论——对媒介跨文化传播的思考”获广电总局优秀论文二等奖,“二度编码”一文获2003全国传播学论坛优秀论文奖。现为广电总局“影视译制研究”科研立项主要负责人,译著有《媒介事件》、《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越文化障碍:传播的挑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