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美术论》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充实后完成的。在开始写这篇“后记”时,不禁想起了我发表的第一篇关于电影的文字。我在大学学的是中国画专业,但我第一次将书写的文字变成铅字,却是关于电影的。那是在上大学前的1982年,我写了两篇极不成熟的文字,一篇是谈当时中国电影不应该只注重戏剧和表演,还应该重视“电影视觉造型”的表现力,记得在文中提到了中国电影应学会运用“视觉语言”的表达。另一篇是谈对“电影是遗憾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前一篇自觉自己理论水平不够,还不能够把“电影视觉和造型语言”这一论题阐述清楚,就把后一篇当作一篇感想投寄给了当时发行量很大的《电影创作》。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么不成熟的文字竟然在当年的第6期上发表了!而且在下一期上还引发了一篇对我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的商榷文章。更令我想不到的是20多年前那篇未完成和未发表的文字,今天竟发展成为博士论文并得到评审老师们的高度评价,顺利通过答辩,最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真不知是巧合,是对电影艺术的挚爱,还是命运的安排。 作者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美术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4年北京电影学院在读“电影学”博士。 著作:2006年《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美术卷》(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第一章 景以载戏——“景象”空间 第一节 “景象”布景空间 一、转化——舞台布景的延伸 二、融合——电影意识的觉醒 三、支点——电影空间的中心 第二节 “景象”布景样式 一、经营——电影布景的布局 二、表现——电影布景的语言 三、样式——电影布景的类型 第三节 “景象”布景要旨 一、真实——电影美术的基本特征 二、典型——电影美术的创作法则 三、寄情——电影美术的叙事要求 第四节 结语第二章 形真质切——“质象"造型 第一节 质象的本性 一、从真实开始 二、影像即造型 三、融合与统一 第二节 棚外的实验 一、“现实主义”的开端 二、梦幻在现实中苏醒 三、影像造型的新时代 第三节 形与质 一、纪实——探索的起点 二、实景——选择与利用 三、质象——当下的景观 第四节 结语第三章 诗画意象——“意象"造境 第一节 形式意象——从绘画到影像 一、畅达通透的空间 二、诗情画意的画面 三、随类赋彩的色调 第二节 情境意象——从思想到方法 一、情景交融 二、民族情怀 三、虚实相映 第三节 品格意象——从物象到心象 一、品格之源 二、东方意蕴 三、大象境界 第四节 结语结论中国电影美术的美学品格 一、以影戏观念为基础的“景象”空间 二、以影像真实为本体的“质象”造型 三、以诗画意象为特征的“意象”造境参考文献后 记 绪论第一章 景以载戏——“景象”空间 第一节 “景象”布景空间 一、转化——舞台布景的延伸 二、融合——电影意识的觉醒 三、支点——电影空间的中心 第二节 “景象”布景样式 一、经营——电影布景的布局 二、表现——电影布景的语言 三、样式——电影布景的类型 第三节 “景象”布景要旨 一、真实——电影美术的基本特征 二、典型——电影美术的创作法则 三、寄情——电影美术的叙事要求 第四节 结语第二章 形真质切——“质象"造型 第一节 质象的本性 一、从真实开始 二、影像即造型 三、融合与统一 第二节 棚外的实验 一、“现实主义”的开端 二、梦幻在现实中苏醒 三、影像造型的新时代 第三节 形与质 一、纪实——探索的起点 二、实景——选择与利用 三、质象——当下的景观 第四节 结语第三章 诗画意象——“意象"造境 第一节 形式意象——从绘画到影像 一、畅达通透的空间 二、诗情画意的画面 三、随类赋彩的色调 第二节 情境意象——从思想到方法 一、情景交融 二、民族情怀 三、虚实相映 第三节 品格意象——从物象到心象 一、品格之源 二、东方意蕴 三、大象境界 第四节 结语结论中国电影美术的美学品格 一、以影戏观念为基础的“景象”空间 二、以影像真实为本体的“质象”造型 三、以诗画意象为特征的“意象”造境参考文献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