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研究王羲之的著作,內容多偏重法帖書跡的真偽,根據法帖摹本、刻拓本、敦煌臨本以及日本美國藏古代搨摹本等進行考察。這些書跡資料的考察雖然必要,卻也問題不少。祁小春先生以深厚紮實的文獻學之功力,投入書法史論研究凡十餘年,成就《王羲之論考》(日本:東方出版,2001年)一著。本書則在前著基礎之上更加深入、細緻和全面地針對有關王羲之的重要課題進行探究,主張以文獻尺牘研究作為一切考證推衍的基礎。研究的重點涵蓋書跡及文本的真偽,以帖證事、以事證帖。在論證方法上嚴謹而具有理性,在資料掌握上竭澤而漁,決非一般經驗判斷、老生常談之論可比。全書精彩之處包括: 第一,有關王羲之尺牘。小春先生將之解構,除了瞭解整體書式構造外,並旁參其他同時代或稍晚的書簡資料,考釋、歸納王羲之尺牘書式的特徵與規律。此項研究,目前在相關學術領域中具有獨創性。 第二,有關《蘭亭序》。不落以往局限於書風、書跡的考證,跳出非具體的經驗性概觀,著重文獻學方法,對《蘭亭序》的背景傳說與文本內容層層推衍,同時也對資料的本身,如文獻內容、文獻出現時間、獲取「真跡」時間、文獻涉及人物、蘭亭複製品出現時間、與文獻的「史料」價值等,作了進一步檢證與歸納。 第三,有關東晉的避諱。小春先生藉由《蘭亭序》傳世帖本中出現的「攬」字作為疑點,將六朝士族的避諱習俗與方式作了詳盡分析。除了音、義、形這三個方面,更參考古禮,旁徵博引大量史料,歸納秦漢至魏晉南北朝避諱改字的方法,縝密探討該時代的避諱規則,再次揭示《蘭亭序》的真偽本質。 第四,有關王羲之的人物。這是本書下編,也是最具趣味的部分。根據上編所引述文獻,結合現今學界研究成果,從王羲之的生卒年、家世家族、人物性格、宗教信仰等各個方面,引導讀者一睹此一千古風流人物的真實風貌。 讀者將欣賞到小春先生對於歷代文獻典籍,有系統地掌握、歸納與爬梳剔抉的風格。跟隨作者縝密的考據推證思路,一步步接近真實的王羲之,正是閱讀本書最大的樂趣。 作者简介 祁小春 1961年生於南京,祖籍江蘇鹽城。 1998年獲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化史、美術史。 1999~2002年歷任立命館大學等多所大學兼職講師。 2002~07年任佛教大學文學部中國學科專任講師。 現任廣州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所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