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曲,因其历史之悠久,艺术之精妙,体系之完备,及其对后起剧种之影响,在中国戏剧文化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中国昆曲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成就与文化价值超越了国界和民族,已成为全人类所认识和选赏。 昆曲的历史六百余年,它发轫于元末明初“昆山腔”,为南戏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四大声腔之一。明嘉靖年轻改革以后形成新腔,时称“昆腔”,如明沈宠绥《度曲须知》说“腔曰昆腔”在明万历中期即有以“昆曲”称名,如梁伯龙诗《赠杨生唱昆曲》,又如潘之恒诗《听杨生唱昆曲》,至明末,以“昆曲”称“昆腔”已在大江南北流行,如西周生著小说《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三回有云“不惟惯唱民歌,而且善于昆曲”。请中叶以来有以“昆剧”称昆曲者,如清嘉庆年众香主人《众香国》和留春阁小史《听春新咏 》评名伶时即称“精于昆剧”或“工于昆剧”。此后昆腔、昆曲、昆剧有通用者,实际是同中有异而取其同者而已。昆腔指其所唱之声腔,昆曲既指其用昆腔唱南北曲,也包括声腔、剧本与表演,含有剧种之义,昆剧则明确指其为剧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