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作者简介 杨燕迪,我国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批评家、音乐翻译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研究与教学领域涉及音乐学方法论、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学术翻译、歌剧研究、音乐分析与批评、音乐文化与社会研究等。发表译著近300万字,另主编多部论著,主要包括《音乐的人文诠释》、《乐声悠扬》、《西方文明中的音乐》、《作为戏剧的歌剧》、《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音乐史学原理》等等。曾获得国务院、教育部、文化部、上海市的多种奖励与荣誉称号。
目录: 第一部分 1.遗憾的聆听 2.闲话节目单 3.聆听导引:舒伯特、马勒与莫扎特 4.炫技与嬉戏 5.来自英伦的交响 6.德奥交响的正统 第二部分 7.巴赫的神性 8.海顿二百年祭 9.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 10.人生与音乐的互映 11.贝多芬晚期的艺术境界 12.大的小作曲家与小的大作曲家 13.寂静的独语 14.肖邦之“绝” 15.再谈肖邦 16.勃拉姆斯百年祭 17.勃拉姆斯击败李斯特 18.勃拉姆斯的功力 19.马勒的“后现代性” 20.马勒的复活 21.马勒“第五”:成色与质量 22.悲剧性反讽 23.现代品质与传统立场 24.古拜杜丽娜的《音乐》 第三部分 25.倾听切利比达克 26.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27.孤傲天才,现代隐士 28.琴声中的极限体验 29.回望古尔德 30.期待郑京和 31.柏林爱乐在沪首演观后记 32.聆听海汀克 33.人性的欢欣与安慰 34.清纯与妖冶的比照 35.听乐杂感 36.英国乐团锻铸俄式声音造型 37.这是最好的马勒,没有之一 38.细密编织下的活态有机体 39.你方唱罢我登场 40.感恩自然 41.轻松并不意味着降低品格 第四部分 42.艺无止境——从李云迪获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说起 43.静水流深 44.诡秘的莫扎特 45.听陈宏宽谈艺 46.感悟闵慧芬 47.二胡与交响:中西合璧——写在《天弦》唱片首发之际 第五部分 48.经典故事,重新诠释——刘敦南舞剧《梁祝》观后 49.个体感悟与东方寓言 50.小议瞿小松 51.瞿小松的《曦》 52.呼唤原创 53.大提琴的中国气韵 54.什么才是有价值的“新”? 55.“梁祝”五十年 56.个体生命的歌唱 57.面对危机:当代音乐生态反思录 第六部分 58.城市?音乐?节庆 59.上海之春的音乐之声 60.音乐厅与城市文化 61.让音乐乘上传媒的翅膀 62.都市文明与音乐盛筵——第十七届澳门国际音乐节观感 63.古典和传统的当下生命——第二十届澳门国际音乐节部分节目观后 64.纽约乐记 第七部分 65.音乐中的新生命——CD现象 66.唱片感受与现场体验 67.艺术镜头中的生活流——以音乐的眼光看伊朗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
|